多行不義必自斃
形容壞人幹壞事,最終必然自取滅亡。公元前744年,鄭武公死,其子鄭莊公繼位。莊公之母武姜鍾愛少子共叔段,逼迫鄭莊公封他於京,稱京城大叔。由於共叔段幹了一系列壞事,並且企圖篡位。鄭國大臣祭仲向莊公建議除掉共叔段。鄭莊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公元前722年,鄭莊公終於採取行動,趕跑共叔段,囚禁武姜,剷除了這股分裂勢力。
【出典】:
《左傳·隱公元年》:“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主謂做多了壞事,必然自取滅亡。語出《左傳·隱公元年》:“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魯迅《準風月談·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靜靜的等著別人的‘~’,禮也。”△用於描寫事物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