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吏
《後漢書.楊震傳》:“(震)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音wèi,贈予)之,不亦厚乎?’”
漢朝楊震為官清廉(參見本書“四知”條),歷來為人稱誦。他不治私產,認為只要後人稱楊家子孫是清白吏的後代,就是給子孫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了。
舊時因稱清正廉明的官員為“清白吏”。
明朝民族英雄愛國將領于謙有一首《石灰》詩,正是這種“清白吏”精神的慷慨謳歌。其詩寫道:“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視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吏字典分解
清白的解釋 (1) [pure;stainless]∶品行純潔,沒有污點以清白相承。——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要留清白在人間。&md
吏國語字典 吏 lì 舊時代的大小官員:吏治。官吏。 舊指小公務員:吏員。胥吏(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 筆畫數:6; 部首:口; 筆順編號:12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