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歷史字典解釋

艱:難。惟:為,是。 知道它並不難,實行它就難了。語出《書.說命中》:“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孔安國傳:“言知之易,行之難。”唐.魏徵《十漸不克終疏》:“語曰‘非知之難,行之惟艱;非行之難,終之斯難。’所言信矣。”後多引作〔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唐.柳澤《論時政書》:“臣聞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宋.陸九淵《與曹立之》:“懈怠縱弛,人之通患。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孫中山《心理建設(文學說)》五章:“總而論之,有此十證以為‘行易知難’之鐵案,則‘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之古說……皆可從根本上而推翻之矣。”郭沫若《論國內的評壇及我對於創作上的態度》:“想起古人‘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一句話上來,真不免要汗流浹背了。”

歷史典故推薦:憐孤惜寡

憐憫同情孤兒寡婦。泛指憐惜孤苦無依的人。明.徐元《八義記.趙宣訓子》:“憐孤惜寡念貧窮,今日收留我運通。” 並列 同情孤兒寡婦。明·徐元《八義記·趙宣訓子》:“~念貧窮。今日收留我運通。”△褒義。多用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歷史

相關歷史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_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