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歷史字典解釋

屈:枉屈。極為正直的人,(由於不徇私情,)表面上好像枉屈;極為靈巧的人,(由於不逞能,)表面上好像笨拙。《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nè)。”(訥:言語遲鈍。)河上公註:“大巧,謂多才術也;如拙者,亦不敢見(現)其能。”也單作 ① 【大直若屈】。《後漢書.荀爽傳論》:“觀其遜言遷都之議,以救楊(彪)、(琬)之禍,及後潛圖董氏(卓),幾振國命,所謂‘大直若屈’,道固逶(wēi)迤(yí)也。”(遜:恭順。逶迤:曲折。)


其他 表面上枉屈,實為正直之人;表面上笨拙,實為靈巧之人。《老子》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用於人品方面。也作“大直若屈”、“大直若詘”。

歷史典故推薦:卻老還童

返老還童。清 黃鈞宰《金壺遁墨.候仙》:“攝神御氣,救護命寶,可以卻老還童。”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大直若屈,大巧若拙歷史

相關歷史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_大直若屈,大巧若拙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