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歷史字典解釋

為,替。淵,深淵。叢,叢林。比喻由於為政不善,結果使自己的百姓投向別人。孟子認為,桀、紂兩個暴君所以喪失天下,是因為失去了老百姓的擁護;而失去老百姓的擁護的因,又是由於失去了民心。要得到天下方法在於:得到天下百姓的擁護,就能得到天下。要得到天下百姓擁護有它的方法:得到天下的民心,便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擁護。要得到天下民心有它的方法,他們所需要的,便替他們收聚起來,他們所討厭的,便不要強加給他們,不過這樣罷了。老百姓歸於仁政,就象水向低處流,獸往曠野跑一樣。所以替深淵趕來游魚的是水獺,替森林趕來飛鳥的是鷂鷹,替商湯和周武王趕來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紂。現在天下的國君中只要愛好仁德、施行仁政的,那么其他諸侯便都會替他把老百姓趕到境內來。這樣的好國君,即使他不想統一天下,也是辦不到的。

【出典】:

《孟子·離婁》上:“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皆為之驅矣。雖欲無王,不可得也。’”

【例句】:

清·梁啓超《現政府與革命黨》:“徒使革命黨以外之人,猶不能灑一掬同情之淚於彼輩,而對於政府增惡感焉,為淵驅魚,為叢驅雀,而於政府果何利也!”


其他 把魚趕進深潭,把雀趕到叢林,原比喻統治者 * 使百姓逃向別國,後比喻不善於團結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趕向敵方。語本《孟子·離婁上》:“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例]董事長那種為淵驅魚,為叢驅雀的錯誤做法一日不改,公一日不會有起色。△貶義。多用於描寫不善於團結人。也作“為叢驅雀”、“為淵驅魚”。

歷史典故推薦:易子析骸

源見“析骸以爨”。謂交換孩子而食,拆屍骨以炊。形容戰亂或災荒期間斷糧乏食的極端困境或慘狀。漢 應劭《風俗通.五伯》:“易子析骸,厥禍亦巨。”唐 趙元一《奉天錄》卷二:“如或固守窮城,不識天命,必使覆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歷史

相關歷史

為淵驅魚,為叢驅雀_為淵驅魚,為叢驅雀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