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識丁

目不識丁怎么寫好看

目不識丁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同“不識一丁”。清 昭槤《嘯亭雜錄.蘇昌》:“其子富綱為督幾二十年……目不識丁,凡有文稿,皆倩吏胥講釋,合省傳為笑柄。”


主謂 丁,泛指簡單的字。形容一個字也不識。語本《舊唐書·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例]他老伴目不識丁,報紙也沒法看。△貶義。多用於描寫人的文化水平。→不識一丁 胸無點墨 一無所知 ↔學富五車 滿腹經綸 居安資深。也作“眼不識丁”、“目不識字”。

詞語分解

  • 目的解釋 目 ù 眼睛:目光。醒目。歷歷在目。目指氣使(用眼光和氣色示意以役使別人,形容驕橫傲慢的神志。亦作“頤指氣使”)。 看,視:目語。目論(喻沒有自知之明或淺陋狹隘的見解)。 想要達到的地點、境地或想要得
  • 識丁的解釋 《舊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後以“識丁”指識字。《元史·許有壬傳》:“或懵不能識丁矣。”一説“丁”乃“個”之形誤,因篆文“個”與“丁”相似,傳寫訛作“丁”。

歷史典故推薦:出乎意外

猶出人意表。《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不想姑娘鬧了個皮子,蔫蔫兒的受了,自己倒出乎意外,一時抓不著話岔兒。”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三:“幾天之後,果然遇見了,在他們可算是出乎意外了。” 述賓 猶“出人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目不識丁歷史

相關歷史

目不識丁_目不識丁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