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怎么寫好看

似是而非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作“似之而非”,指兩個事物相似而實不相同,後則泛指看來似乎對,實際上並不對。有一次,莊子到山林中去,見到一棵大樹,枝葉茂盛,而砍樹的人卻不砍倒它。莊子問其原因,伐木者答道,這棵樹枝葉雖茂,但卻沒有什麼可用的地方。莊子嘆道,這棵樹正是因為不成材而使其得到應有的壽命。從山中出來後,住在一個朋友家中,老朋友十分高興,讓奴僕殺鵝來招待莊子。奴僕問主人,家中有兩隻鵝,一隻能叫,一隻不能叫,殺那隻?主人回答道,殺那隻不能叫的。第二天,莊子的學生問他,昨天那棵山中之樹,以不成材而免於砍伐,現在這家殺鵝,那隻鵝因不會叫而被殺死,要是讓先生自我選擇,是成材好,還是不成材好?莊子笑道,我既不是材,也不是不材。成材和不成材,相似而不同,因此難免碰到不好的下場。如果得其大道,脫出材與不材窠臼,主宰萬物,而不為萬物所主宰,哪裡會有這樣的結局呢?

【出典】:

《莊子·山木》:“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於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例句】:

漢·王充《論衡·死偽篇》:“世多似是而非,虛偽類真,故伯、莊子義之語,往往而存。” 西晉·葛洪《抱朴子·崇敬》:“嫌疑相類,似是而非。”


其他 好像是真的,其實是假的;好像是對的,又好像是不對的。語本《莊子·山木》:“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後漢書·章帝紀》:“夫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則悅耳,論之陰陽則傷化。”△多用於描寫人或事的表里關係方面。→類是而非 模稜兩可

詞語分解

  • 似的解釋 似 ì 相類,像:相(乶 )似。類似。似是而非。 好像,表示不確定:似乎。似應如此。 表示比較,有超過的意思:一個高似一個。 似 ì 〔似的〕跟某種情況或事物相似,如“他樂得什麼似似”。亦作“是的”
  • 非的解釋 非 ē 不,不是:非凡。非法。非分(坣 )。非禮。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不對,過失:痛改前非。文過飾非。習非成是(對於某些錯的事情習慣了,反認為是對的)。 與“不”呼應,表示必須(有時後面沒有“

歷史典故推薦:好謀而成

見〔臨事而懼,好謀而成〕。 偏正 通過深思熟慮辦好事情。語出《論語·述而》:“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舊唐書·李光進等傳論》:“古所謂名將者,不必蒙輪拔距之材,拉虎批熊之力,要以義終始,~。”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似是而非歷史

相關歷史

似是而非_似是而非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