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

方伯怎么寫好看

方伯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一方諸侯之長。《禮記.王制》:“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又“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於方伯之國,國三人。”玄註:“使佐方伯。”漢代以後亦稱一州之長為“方伯”。明清時則用作對布政使的稱呼。

詞語分解

  • 方伯的解釋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
  • 方的字典解釋 方 ā 四個角都是暗乃謀噝位蛄雒娑際侵苯撬謀噝蔚牧⑻澹骸模ㄒ喑啤胺階印保!邸 數學上指某數自乘的積:方根。平方。開方。 人的品行端正:方正。方直。 一邊或一面:方向。方面。 地區,地域:地方。
  • 伯的字典解釋 伯 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親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對父輩戚友的尊稱:老伯。世伯。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舊時對文章、道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海內

歷史典故推薦:掣鯨

唐 杜甫《戲為六絕句》之四:“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後因以“掣鯨”比喻才大氣雄。金 元好問《晨起》詩:“掣鯨莫倚平生手,只有東溪把釣竿。”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方伯歷史

相關歷史

方伯_方伯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