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歷史字典解釋
族類:原指同族,後指同類,同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指不屬於自己同類之人,和自己有著根本的利害衝突。公元前587年,魯成公出訪晉國,由於受到晉景公的慢待,回國後,打算倒向楚國。季孫行父勸阻他說:“不行,晉國雖然無道,但不能背叛。國家廣大,臣下和睦,而且靠近我國,諸侯也聽他的命令,是不能同他對抗的。周文王的太史官佚說過這樣的話,不是我們同族的人,是不能與我們同心的。楚國雖然廣大,並非我們的同族,怎么會愛我們呢?”魯成公聽了,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出典】:
《左傳·成公四年》:“秋,公至自晉,欲求成於楚而叛晉。季文子曰:‘不可。晉雖無道,未可叛也。國大臣睦,而邇於我,諸侯聽焉,未可以貳。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
【例句】:
房玄齡《晉書·江統傳》:“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
其他 不是同族的人,和我們不是一條心。原指對異族的疑忌。後也用以指責排斥異己的宗派活動。《左傳·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杜預註:“字,愛也。”朱自清《愛國詩》:“一是忠於一朝,也就是忠於一姓……其次是對異族的同仇,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多用於關係方面。也作“非我族類”。
歷史典故推薦:燕然石
源見“勒銘燕然”。指建立邊功的紀念碑。唐 耿??《送王將軍出塞》詩:“更就燕然石,行看奏虜功。”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歷史
猜你喜歡
萬回的歷史解釋
唐僧。虢州閿鄉人,俗胡麻嶺的歷史解釋
在今甘肅定西縣西。方張玉穀的歷史解釋
清江蘇吳縣人,字蔭嘉虬戶篠驂的歷史解釋
舊題宋尤袤全唐詩話徐小蒸鎮的歷史解釋
又名貞溪。即今上海市梵唄圓音的歷史解釋
梵清淨寂靜,常用以表提督會同四譯館禮部郎中兼鴻臚寺少卿的歷史解釋
官名。清朝會同四譯館東寨鎮的歷史解釋
在山西省寧武縣中部。邵謁的歷史解釋
唐韶州翁源人。少為縣艷美無敵的歷史解釋
述補嬌好美麗,無人可三澨的歷史解釋
尚書禹貢嶓冢導漾,東夷逸的歷史解釋
春秋時人,周大夫夷詭魏惠王的歷史解釋
生卒前前即梁惠王。名褒賢遏惡的歷史解釋
褒讚揚。遏阻止。讚揚秦孝公的歷史解釋
前前戰國時秦國國君。反經合義的歷史解釋
雖違背常道,但仍合於可汗的歷史解釋
又作克寒黑韓汗合罕。仁威將軍的歷史解釋
官名。南朝梁置,為五和斌的歷史解釋
字勝之,濮州鄄城今屬沙富的歷史解釋
即今廣東新會市南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