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勖音律
《晉書.荀勖傳》:“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人。既掌樂事,又修律呂,並行於世。”《晉書.樂上》:“(勖)又作新律笛十二枚,以調律呂,正雅樂。正會殿庭作之,自謂宮商和諧,然論者猶謂勖暗解。時阮鹹妙達八音,論者謂之神解。鹹常心譏勖新律聲高,以為高近哀思,不合中和。每公會樂作,勖意鹹謂之不調,以為異已,乃出鹹為始平相。後有田父耕於野,得周時玉尺。勖以校己所治鐘鼓金石絲竹,皆短校一米;於是伏鹹之妙,復征鹹歸。”《世說新語.術解》事敘較簡。
晉人荀勖善知音律,新制律笛十二枚,以正雅樂。阮鹹聽後,指出他定的音調偏高,帶有悲傷色彩,不和於中和之質。荀勖認為阮鹹故意挑剔,便藉機把他調到外地去做官。後有一老農耕田時得到一把周代的玉尺。荀勖用它衡量自己的律笛時,發現比周律的標準稍短一些,這就表明他自己所制定的音調,果然如阮鹹所指出的那樣,都稍高於古樂。阮鹹憑自己的直觀聽覺,竟能辨別出發聲高低的微小差異,終使荀勖嘆服。後因用為精通音律的典故。
唐.李瀚《蒙求》:“鑿齒尺牘(《晉書.習鑿齒傳》:“每處機要,蒞事有績,善尺牘論議。”),荀勖音律。”
清.吳偉業《楚兩生行》詩:“一絲縈曳珠盤轉,半黍分明玉尺量。”
荀勖音律字典分解
音律的解釋 [temperament] [樂]∶指音樂上的律呂、宮調等,也叫“樂律”上曉音律。——宋· 王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