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險不臣

負險不臣怎么寫好看

負險不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猶負固不服。《明史.林潤傳》:“龍文卜築深山,乘軒衣蟒,有負險不臣之心。”


連動 負固不服。《明史·林潤傳》:“龍文卜築深山,乘軒衣蟒,有負險不臣之心。”△多用於情狀方面。

詞語分解

  • 負險的解釋 亦作“ 負嶮 ”。憑藉險固的地形。《三國志·魏志·劉廙傳》:“今以海內之兵,百勝之威,而 孫權 負險於 吳 , 劉備 不賓於 蜀 。” 晉 陸雲 《吳故丞相陸公誄》:“ 劉 王負嶮,寇我西鄰。” 唐
  • 不臣的解釋 舊指言行不符合臣子的規矩詳細解釋.不守臣節,不合臣道。《左傳·昭公三十一年》:“若召 季孫 而不來,則信不臣矣,然後伐之。”《後漢書·王符傳》:“ 華元 、 樂舉 厚葬 文公 ,君子以為不臣。” 曹

歷史典故推薦:高自位置

同“高自標置”。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狂生某者,性悖妄,詆訾今古,高自位置。”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蓋此公夸而懶,又高自位置,托以小事,能拖延至一年半載不報。” 見“高自標置”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負險不臣歷史

相關歷史

負險不臣_負險不臣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