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謂目光敏銳,觀察細緻,連最微小的東西也能看到。後常用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孟子在勸告齊宣王推行仁政時舉例說,如果有人稟告大王,他的力氣能夠舉起三千斤重的東西,卻拿不起一根羽毛;他的視力能夠看清秋天裡剛換過的獸毛的末梢,卻看不見一大車木柴。那么您會同意這種說法嗎?通過這個例子,他揭示了當時諸侯不是不能實行仁政,而是不願實行仁政。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有復於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足輿薪,則王許之乎?’”

【例句】:

《藝文類聚》17《慎子》:“離朱之明,察毫末於百步之外。” 戰國·商鞅《商君書·弱民》:“今離婁見秋毫之末,不能明目易人。”


述賓 明,清楚,敏銳。秋毫,比喻極微小的事物。比喻能目光銳利、能洞察一切事物。語本《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朱蘇進、胡建新《康熙帝國》:“好在皇上聖明,~。”△褒義。用於形容對人或事物觀察的認識。→一葉知秋 洞若觀火 洞察一切 明辨是非 ↔混淆黑白 涇渭不分熟視無睹

明察秋毫字典分解

成語明察秋毫的解釋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車柴草。比喻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處。

明察的解釋 [perceive] 明晰地看到;機警地發覺明察秋毫

秋毫的解釋 [newly-grown down] 秋季鳥獸的毫毛。形容極小的事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記·項羽本紀》秋毫之末。&mda

也學習下:明經策【歷史知識】

唐時,明經科第三場,考經策十條。主試官從儒家經典中出題,應試者按題作答。開元二十五年(737),免經策十條,改試時務策三道。

明察秋毫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