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帽離身
宋 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二載:宋 李巽年輕時累舉不第,其鄉人諷嘲曰:“李秀才應舉,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時得離身?”後李巽仕至度支郎中,遺鄉人詩曰:“當年蹤跡困泥塵,不意乘時亦化鱗。為報鄉閭親戚道,如今席帽已離身。”後因以“席帽離身”謂讀書人應科舉考試及第做官。
席帽離身字典分解
成語席帽離身的解釋 宋 李巽 年輕時累舉不第,其鄉人諷嘲曰:“ 李秀才 應舉,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時得離身?”後 李巽 仕至度支郎中,遺鄉人詩曰:“當年蹤跡困泥塵,不意乘時亦化鱗。為報鄉閭親戚道,如今席帽已離身。”事見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二。後即因以
席帽的解釋 古帽名。以藤蓆為骨架,形似氈笠,四緣垂下,可蔽日遮顏。 晉 崔豹 《古今注·席帽》:“本古之圍帽也,男女通服之。以韋之四周,垂絲網之,施以珠翠。丈夫去飾……丈
離身的解釋 (1).離開身體。《莊子·漁父》:“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 唐 張籍 《寄宋景》詩:“詔發官兵取亂臣,將軍弓箭不離身。”(2).傳說中之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