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知己者死
《戰國策.趙策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矣。”
春秋時,晉人豫讓在投奔知伯後,受到重視與尊敬。後趙襄子殺死了知伯,並漆了他的頭骨作飲器(或說為溺器)。豫讓逃到山中,時刻準備刺殺趙襄子,為知伯報仇。這裡所錄的話就是豫讓為報知伯知遇之恩,而發出的誓言。
士在這裡作“男兒”解,是泛指,以與下文中的“女”相對。“士為知己者死”,是說為了報答知己,不惜犧牲生命,這裡面體現了古代人所讚美的“義”的精神品格。
漢.司馬遷《報任安書》:“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何則?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
此語典又可緊縮為“士死知己”,其意義同。漢.曹操《祀故太尉喬玄文》:“士死知己,懷此無忘。”
主謂 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也指有某種才能的人。知己,指彼此相知,情誼深切的朋友。比喻一個人能為深知和看重自己的人效全力。語出《史記·刺客列傳》:“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漢·劉向《說苑》:“~,而況為之哀乎?”姚雪垠《李自成》:“我們作為他的軍師,~,自己赴湯蹈火,粉身碎骨,義無反顧。”△褒義。多用於描寫能盡心盡力的朋友。→女為悅己者容 為朋友兩脅插刀 ↔賣友求榮。 也作“士死知己”、“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