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諸水火,登於衽席

歷史字典解釋

拔:拉出來。諸:等於“之於”。登:加,上。衽席:床蓆。把人從水火里拉出來,放在床蓆之上。舊時比喻解救陷於絕境的人民。明.宋濂《閱江樓記》:“見兩岸之間,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女有捋桑行饁之勤,必曰:‘此朕拔諸水火而登於衽席者也。’”也作【出於水火,登之衽席】。章炳麟《致南京參議會論建都書》:“國維四固,安於泰山,出於水火而登之衽席,則其幸耳。”

詞語分解

  • 衽席的解釋 亦作“袵席”。.床褥與莞簟。《周禮·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衽席,單席也。” 賈公彥 疏:“衽席者,亦燕寢中臥席…… 司農 雲‘單席’,則臥之簟

歷史典故推薦:輸肝寫膽

見“輸肝剖膽”。唐·白居易《杭州刺史謝上表》:“當陛下旰食宵衣之日,是微臣~之時。”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拔諸水火,登於衽席歷史

相關歷史

拔諸水火,登於衽席_拔諸水火,登於衽席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