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目斷飛鴻

目斷飛鴻

極目遠望,送大雁直至飛離不見。常形容離別的悲悽之情。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慰夏孤》:“此情未語淚先溶,自今別去,目斷飛鴻。”


見“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慰夏孤》:“此情未語淚先溶,自今別去,~。”

目斷飛鴻字典分解

成語目斷飛鴻的解釋 斷:斷絕;鴻:鴻雁。目送大雁飛去,直到看不見。形容離別的悲悽之情。

目斷的解釋 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 唐 丘為 《登潤州城》詩:“鄉山何處是,目斷 廣陵 西。” 宋 晏殊 《訴衷情》詞:“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元 王實

飛鴻的解釋 (1).指畫有鴻雁的旗。《禮記·曲禮上》:“前有車騎,則載飛鴻。” 孔穎達 疏:“鴻,鴻鴈也。鴈飛有行列,與車騎相似,若軍前忽遙見彼人有多車騎,則畫鴻於旌首而載

也學習下:目無餘子【歷史典故】

《後漢書.禰衡傳》載,東漢末狂士禰衡,字正平,除了魯國 孔融和弘農 楊修外,看不起其他的人。曾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不足數也。”後因以“目無餘子”謂恃才傲物,狂妄自大。梁啓超《新民說》十二:“摭拾區區口耳四寸之學問,吐出訑訑氣焰萬丈之言詞,目無餘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目斷飛鴻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