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發文身
被:通“披”。頭髮披散,身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一帶的風俗。後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俗。《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粒食者矣。”宋.劉敞《拼櫚賦》:“壽比南山,邈其無疆兮;被發文身,何佯狂兮。”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禹入裸國,被發文身;墨子入楚,錦衣吹笙,非樂而為此也。”
並列 被,通“披”,披散。披散頭髮,在身上紋刺圖案。指未開化地帶的民俗。語出《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禹入裸國,~。”△多用於指落後的民俗。→斷髮文身。也作“披髮文身”。
被發文身字典分解
成語被發文身的解釋 被發:散發;文身:身上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一代的風俗。後也用以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俗。
被發的解釋 謂發不束而披散。《左傳·成公十年》:“ 晉侯 夢大厲,被髮及地,搏膺而踴。”《莊子·田子方》:“ 孔子 見 老耼 , 老耼 新沐,方將被髮而乾,慹然似非人。”《
文身的解釋 [tattoo] 在人的皮膚上刺繪出有顏色的花紋或圖形斷髮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