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懸壺代哭

懸壺代哭

禮記.喪大記》:“君喪,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壺(漏壺),雍人出鼎,司馬懸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懸壺。”鄭玄註:“代,更也。未殯,哭不絕聲,為其罷倦;既小殮,可以為漏刻分時而更哭也。”後因以“懸壺代哭”指居國君喪禮。南朝徐陵《報尹義尚書》:“追惟疇昔,共備行人,室家安危,賓禮升降,懸壺代哭,俱歷春冬。”

懸壺代哭字典分解

成語懸壺代哭的解釋 古代國君的喪禮之一。壺,漏壺。語本《禮記·喪大記》:“君喪,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壺,雍人出鼎,司馬縣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縣壺。” 鄭玄 註:“代,更也。未殯,哭不絶聲,為其罷倦,既小斂,可以為漏刻分時而更哭也。” 南朝 陳 徐陵 《

懸壺的解釋 [practise medicine;hang a gourd or bottle as a shop sign of an old chinese physi

代哭的解釋 謂古代舉喪時,服喪者依次更替號哭,以免喪主過哀而傷身。《周禮·夏官·挈壺氏》:“凡喪,縣壺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 鄭玄 註:“代,亦更也。禮,未大斂,代哭。

看一看:懸車之年【歷史典故】

亦作“懸車之歲”。懸車:把車子掛起不用。比喻居家辭官。古人以懸車之年,借指致仕的年齡,古時一般為七十歲。典出晉劉毅之事跡。劉毅(?-285年),字仲雄,東萊掖(今山東掖縣)人。晉武帝司馬炎時,為尚書郎、散騎常侍。帝以其忠謇正直,使掌諫官,遷太僕。鹹寧初轉司隸校尉,糾劾豪右,京師肅然。在職六年,遷尚書左僕射。嘗上書武帝,極言九品中正制之弊,武帝不從。年七十,告老家居。後司徒舉為青州大中正,但

懸壺代哭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