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厭詐
兵不厭詐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指戰爭中為了取勝,在策略上有使用詭計的必要。公元前632年,晉楚發生了著名的城濮之戰。戰前,晉文公問狐偃,楚國軍隊比我們多,怎么辦?狐偃獻計道,我聽說,講究禮儀的君子對忠信的言行永不滿足,而在戰場上則要以神鬼不測的戰術去打敗敵人。我們只能以巧妙的計策來打敗敵人了。
【出典】:
《韓非子·難一》:“晉文公將與楚人戰,召舅犯問之,曰:‘吾將與楚人戰,彼眾我寡,為之奈何?’舅犯曰:‘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
【例句】: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30回:“(許)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豈不聞兵不厭詐?’”
主謂 用兵作戰可以儘量使用欺詐的策略和方法來迷惑對方。崔貴新《小院》:“高山寶淡淡一笑,‘真是兵不厭詐呀。’”△多用於軍事方面。→兵不厭權。也作“軍不厭詐”。
詞語分解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衝突)。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爭的爭端
- 詐的解釋 詐 (詐) à 欺騙,用手段誆騙:欺詐。詐欺。詐取。詐財。詐哄。爾虞我詐。詐語(騙人的話)。 假裝:詐死。詐降。 古同“乍”,突然。 筆畫數:; 部首:訁;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此起彼伏
這裡起來,那裡落下。形容連續不斷。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四六:“他的步子越走越慢,這一些模糊的感覺,此起彼伏的在他腦子中翻騰。”柳青《創業史》一部二二章:“在鼾聲此起彼伏中,領導人自己獨獨醒著。”亦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兵不厭詐歷史
猜你喜歡
中曹的歷史解釋
唐西域國名,都城在迦義慈惠石柱的歷史解釋
又稱北齊石柱或石柱。延津的歷史解釋
源見豐城劍氣。即延平衛成公的歷史解釋
生卒前名鄭。文公子。赫赫聲名的歷史解釋
見赫赫之名。唐張籍送水德的歷史解釋
五德之一。戰國末期,李提摩太的歷史解釋
英國威爾斯人,字菩岳拒牆堡的歷史解釋
即今山西大同市西北拒莊蹻王滇的歷史解釋
戰國時楚將莊蹻一作莊孫九鼎的歷史解釋
金忻州定襄人,字國鎮五丁開道的歷史解釋
藝文類聚卷七引漢揚雄* 如草不聞聲的歷史解釋
* 像割草一樣一點聲安國寺的歷史解釋
唐鹹通間建。即今河南鴛鴦池的歷史解釋
在今甘肅酒泉市東北四鳳簫鸞管的歷史解釋
笙簫之類的吹奏樂。明相呴相濟的歷史解釋
同相濡以沫。章炳麟社弘農宮的歷史解釋
隋大業初置,在今河南處處聞啼鳥的歷史解釋
見春眠不覺曉,處處聞順河鎮的歷史解釋
在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安遠水的歷史解釋
又名濂江水廉水。即今
相關歷史
![兵不厭詐_兵不厭詐介紹_歷史典故](/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