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叉成詩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十三“敏捷”:“溫庭筠燭下未嘗起草,籠袖憑几,每賦一詠一吟而已,場中號‘溫八吟’。”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四“溫李齊名”:“溫庭筠工賦,每入試作賦,八叉手而八韻成。”又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溫庭筠》:“溫庭筠才思艷麗,工於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時號溫八吟。”
晚唐詩人溫庭筠,才思敏捷,每入試作賦,只須叉手沉思八次,即可吟成八韻,故時人呼為“溫八吟”,或呼為“溫八叉”(見宋.尤袤《全唐詩話》)。後因以“八叉手”、“八叉成詩”用為才思敏捷的典故。
元.方回《八月二十四日賓暘華父同登秀亭》詩之二:“我有平生八叉手,興來舉酒尚洋洋。”(《桐江續集》五)明.解縉《贈虞生》詩:“文章倚馬待,詩句八叉成。”清.黃遵憲《庚午六月重到豐湖志感》:“湖光瀲瀲柳蔭蔭,又作題邊叉手吟。”
八叉成詩字典分解
八叉的解釋 兩手相拱為叉。 唐 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入試,叉手構思,凡八叉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叉”。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四:“﹝ 溫庭筠 ﹞工於小賦,每入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