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侯之門,仁義存
鉤:古人腰帶環。 偷衣帶環的小偷要殺頭,而竊國大盜卻成了王侯;王侯的門庭,也就存在著仁義。 形容法律的極端不公平。語出《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史記.遊俠列傳》:“故伯夷醜周,餓死首陽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貶王;跖蹻暴戾,其徒誦義無窮。由此觀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侯之門,仁義存。’非虛言也。”也單引〔竊鉤者誅,竊國者侯〕。魯迅《華蓋集續編.不是信》:“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本是自古已有的道理。”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侯之門,仁義存字典分解
竊鉤的解釋 偷腰帶鉤。謂小偷小摸。 明 儲國楨 《雜詠》:“羣盜竊鉤終問鼎,元戎籌國並齎糧。” 續範亭 《感言》:“古人有竊國竊鉤之喻,今日竟有竊黨而兼竊國者,當得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