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舞之鶴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後因以“不舞之鶴”為名不副實的典故。《聊齋志異.折獄》:“〔費禕祉〕方宰淄時,松裁弱冠,過蒙器許,而駑鈍不才,竟以不舞之鶴為羊公辱。”
偏正 不會起舞的鶴。比喻人沒出息,無能。也用作自謙之詞。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祜)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肯舞。”《聊齋志異·折獄》:“過蒙器許,而駑鈍不才,竟以~為羊公辱。”△多用於人沒才幹方面。
不舞之鶴字典分解
成語不舞之鶴的解釋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