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一筆抹殺

一筆抹殺

比喻輕率地把優點、成績等全盤否定。明.沈德符《野獲編.嘉靖大獄張本》:“是時席元山雖狠愎,亦未敢遽執其事,尚請覆核。而世宗獨斷,直謂議禮新貴所昭雪,即跖蹻亦必曾史。遂將前後爰書,一筆抹殺。”魯迅《二心集.我們要批評家》:“然而新的批評家不開口,類似批評家之流便趁勢一筆抹殺:‘阿狗阿貓。’”朱自清《文物.舊書.毛筆》:“歷史和舊文化,我們應該批判的接受,作為創造新文化的素材的一部,一筆抹殺是不對的。”亦作“一筆抹煞”。《老殘遊記》一一回:“其理本來易明,都被宋以後的三教子孫挾了一肚子欺人自欺的心去做經注,把那三教聖人的精義都注歪了!所以天降奇災,北拳南革,要將歷代聖賢一筆抹煞,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為奇的事。”魯迅《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我在《現代》上看見蘇汶先生的文章,他以中立的文藝論者的立場,將‘連環圖畫’一筆抹煞了。”亦作“一筆抹倒”。《兒女英雄傳》二五回:“何況人家為我父母立塋安葬,蓋祠奉祀,是何等恩情,豈可一筆抹倒。”


偏正 比喻輕率地把人家的優點、成績等全部否定。張賢亮《小說中國》:“但他們卻對現代知識愚昧無知,這一下子又把其他優點~了,談不到什麼有較高的國民素質。”△多用於錯誤評判方面。→一筆勾消 一筆勾斷。也作“一筆抹倒”、“一筆抹煞”。

一筆抹殺字典分解

成語一筆抹殺的解釋 比喻輕率地把成績、優點全部否定。

抹殺的解釋 [obliterate;deny completely;efface;ignore;negate;obliterate] 完全勾銷,一概不承認歷史事實是任何人都

多學一學:一紙糊塗帳【歷史典故】

明·朱國楨《涌幢小品•大名》:“諸葛大名非用墨,清高二字肅千秋。如今一紙糊塗帳,滿面松煙不識羞。”

一筆抹殺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