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負固不服

負固不服

憑恃險阻,不肯服罪。《周禮.夏官.大司馬》:“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不服,則侵之。”亦作“負固不悛”。悛:改悔。《秦並六國平話》卷下:“若負固不悛,執迷不返,則命將遣師剿平諸國。”


連動 憑恃其險固,以與對抗,決不臣服。《周禮·夏官·大司馬》:“~則侵之。”《水滸傳》99回:“張維等今被大兵圍困,~。”△多用於反抗方面。也作“負固不賓”、“負固不悛”。

負固不服字典分解

成語負固不服的解釋 依恃險阻而不臣服。

負固的解釋 依恃險阻。《史記·朝鮮列傳論》:“ 右渠 負固,國以絶祀。” 唐 劉禹錫 《天平軍節度使廳壁記》:“王師平 河 南負固之地十有二州。” 清 黃景仁 《平定兩

不服的解釋 [exception] 在訴訟或起訴過程中就法官的裁決或法官主管的某件事[向陪審團] 在口頭或以書面聲明不接受

多學一學:負螟【歷史典故】

源見“螟蛉”。比喻以他人之子作為養子。《宋書.東平王子嗣傳》:“而妾顏訓養非恩,撫導乖理,情闕引進,義違負螟。”

負固不服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