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求仁得仁

求仁得仁

論語.述而》:“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孔子對子貢講解“仁”字,他說以前衛國的蒯聵和蒯輒互相爭奪王位,和孤竹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互相讓位,誰也不肯做國君,兩相比較,伯夷叔齊他們求仁而得到仁,因此並無所怨恨。後用以泛指適如其願。

《文選》卷二三阮籍《詠懷》:“李公悲東門,蘇子狹三河。求仁自得仁,豈復嘆咨嗟。”


連動 求仁德就得到仁德。比喻如願以償。語本《論語·述而》:“(子貢)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唐·白居易《答戶部崔侍郎書》:“退思此語,撫省初心,~,又何不足之有也?”→如願以償 ↔事與願違 求不得苦

求仁得仁字典分解

成語求仁得仁的解釋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願望實現。

也學習下:求馬於唐肆【歷史典故】

到空無所有的市集去買馬。比喻求非其所,必無所獲。《莊子.田子方》:“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也。”郭象註:“唐肆,非停馬處也。”清 夏燮《中西紀事.申明煙禁》:“今使挾綺羅以乾田舍之村莊,操酒肉以啖深山之廟宇,是何異示璞於周人,而求馬於唐肆,必無所得而歸矣。”亦作“求馬於唐市”。蘇曼殊《與劉半農書》:“〔達吐,〕西域術語,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書,不啻求馬於唐市。”

求仁得仁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