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歷史字典解釋

指對於相同事物,不同水平者認識不一;後則泛指所見各有所長,不能相互取代。《易經》上說,對於天道,仁愛的人解釋為仁,聰明的人解釋為智,而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它,卻毫無所知。因而,君子的學說義理,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後亦簡稱為見仁見智。

【出典】:

《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例句】:

《周易集解》13引果:“仁者見道,謂道有仁;知者見道,謂道有知也。”


其他 仁,仁愛。智,智慧。仁者見到的是仁愛,智者見到的是智慧。對待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語本《易經· 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高亨註:“知讀為智。陰陽之道,複雜而多變化。人面臨具體現象,往往有不同之認識,仁者見之則謂之仁,智者見之則謂之智。”葉永烈《是是非非“灰姑娘”》:“一篇獨具創見、廣有影響的作品,往往會引發各種各樣的評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多用於描寫認知看法。→各抒己見 眾說紛紜 ↔眾口一詞 異口同聲

詞語分解

  • 仁者的解釋 .有德行的人。《左傳·定公四年》:“《詩》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唯仁者能之。”《論語·子罕》:“ 子 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墨子·節葬》:“仁者之為天下度也,辟之,

歷史典故推薦:來蘇

源見“徯後之望”。謂因明君駕臨而於困苦中獲得蘇息。晉 潘岳《西征賦》:“激秦人以歸德,成劉後之來蘇。”清 貝青喬《雜謠》:“蚱蜢橫撲禾稈枯,溝瘠留喘誰來蘇?”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歷史

相關歷史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_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