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半死不活

半死不活

指人要死而還沒死的情形。也形容人沒有精神,毫無生氣或事業蕭條。《老殘遊記續集遺稿》四回:“打了二三百鞭子,教人鎖到一間空屋子裡去,一天給兩碗冷飯,吃到如今,還是那么半死不活的呢!”茅盾《子夜》三:“仿佛那位不肯通融的錢莊經理的一副半死不活的怪臉相,就近在咫尺。”


並列 快要死了。柳建偉《金鈴鐺》:“逐漸地,她想起十幾年來~的日子也確實沒有意思,就勇敢地開始思索這個問題。”也形容事物幾無生氣。歐陽山《苦鬥》48:“一身都是生趣的白蘭花,經過一夜的風雨摧殘,這時候葉缺枝斷地仆倒在地上,看來是奄奄一息,~的樣子。”△用於描寫情狀。→死氣沉沉 ↔生龍活虎。 也作“半死半活”、“半死辣活”。

半死不活字典分解

成語半死不活的解釋 指沒有生機和活力。死又死不了,活著又受罪。

半死的解釋 (1).未全死。 南朝 梁 庾肩吾 《春日》詩:“水映寄生竹,山橫半死桐。” 唐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

不妨一看:半分腰帶【歷史典故】

形容憔悴消瘦。清彭孫遹《柳梢青·感事》詞: “十年舊事重尋,回首處、山高水深。兩點眉峰,半分腰帶,憔悴而今。” 參見:○帶減圍

半死不活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