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聲附和
歷史字典解釋
謂自己沒有主見,別人說什麼,自己跟著說什麼。多形容毫無主見,只知盲從。宋.魏了翁《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論》:“人至於忠忱體國,真實任事,則圖惟國事之濟,言慮所終,事惟其是,而豈肯隨聲附和,以僥倖萬一乎!”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宮殿》:“世宗既改大禮,恚群臣力爭,遂改郊改廟,一切變易從新,並改殿名,大臣隨聲附和,舉朝皆震懾不敢言。”清.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狀》八回:“眾人也有隨聲附和的,說得薇園心中沒了主意,究不知他是甚么葫蘆賣甚么藥。”魯迅《吶喊.端午節》:“他兩頰都鼓起來了,仿佛氣惱這答案正和他的議論‘差不多’,近乎隨聲附和模樣。”
偏正 別人怎么說,就跟著怎么說。指毫無主見地盲從。蔡東藩《前漢演義》:“禹固辭不獲,勉強就職,但也不過屢進屢退,隨聲附和,保全自己的老命罷了。”※和,不讀作hé。△貶義。多用於言行方面。→人云亦云 鸚鵡學舌 應聲蟲 ↔自行其是獨樹一幟。也作“隨聲趨和”。
詞語分解
- 隨的解釋 隨 (隨) í 跟著:隨從。隨員。隨葬。隨即(立刻)。隨行(妌 )。隨身。隨喜。隨波逐流。隨行(俷 )就市。 順從,任憑:隨意。隨口。隨宜。隨和。隨俗。隨筆。隨遇而安。 順便,就著:隨帶。隨手關門。
- 附和的解釋 隨著別人說或做點頭附和詳細解釋.對別人的言行隨聲應和多含貶義。 唐 孫樵 《罵僮志》:“口口附和,不敢指破。”《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或時唾駡 嚴 賊,地方人等齊聲附和。” 茅盾 《一個
歷史典故推薦:秦晉匹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世說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南朝.劉孝標註引《衛玠別傳》:“玠穎識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隨聲附和歷史
猜你喜歡
九姑山的歷史解釋
在今浙江龍泉市龍淵公旗人的歷史解釋
清代被編入八旗者的通半面徐娘的歷史解釋
源見徐妃半面妝。詠半後來居上的歷史解釋
原是汲黯岸向漢武帝反張統的歷史解釋
字昭季,富平今屬陝西莊周蝶夢的歷史解釋
同莊周夢蝶。元曾瑞行陶家湖的歷史解釋
集鎮名。在安徽省長豐葛天氏之民的歷史解釋
葛天氏我國上古傳說中尚書右僕射的歷史解釋
參見尚書僕射。官名,狼顧鳶視的歷史解釋
如狼鷹視物。形容兇狠陵江縣的歷史解釋
唐貞觀七年置,屬燕州元曄的歷史解釋
生卒北魏宗室,鮮卑族袁州府的歷史解釋
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改慕容泓的歷史解釋
十六國時西燕創建者。普聞的歷史解釋
唐末五代時僧。俗姓李天津拳匪變亂紀事的歷史解釋
書名。清劉孟揚撰。二廣望侯國的歷史解釋
西漢元朔二年前封中山身名俱敗的歷史解釋
猶身名俱滅。東周列國相州鎮的歷史解釋
民國置,即今山東諸城陶隆的歷史解釋
南朝宋丹陽秣陵人。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