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行屍走肉

行屍走肉

喻庸碌無能,活在世界上徒具形骸而已。晉代王嘉《拾遺記.後漢》:“(任末)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並列 行屍,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但沒有靈魂的肉體。比喻人庸碌無為,徒具形骸,而無生氣。晉·王嘉《拾遺記·任末》:“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耳。”楊沫《東方欲曉》1部:“咱們就這樣叫父母看著呆下去么? 成天吃了睡,睡了吃,都快變成~啦。”△貶義。常用以指渾渾噩噩過日子的人或幹壞事的人。→酒囊飯袋, 冢中枯骨 ↔雖死猶生。也作“行屍走骨”、“走骨行屍”、“走肉行屍”。

行屍走肉字典分解

成語行屍走肉的解釋 行屍:可以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裡糊塗過日子的人。

行屍的解釋 見“ 行屍 ”。亦作“ 行屍 ”。1.指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的人。《漢書·王莽傳下》:“ 莽 召問羣臣禽賊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屍,命在漏刻。’” 宋 歐陽修

也學習下:行宮禁衛所【歷史知識】

官署名。南宋初設。掌出入皇城宮殿門等敕號,給三種牌號,稽驗出入,皇帝出行則糾察導從。紹興元年(1131)改稱行在皇城司,置提舉、提點、幹當官,以諸司使、副使、內侍都知與押班充任。參見“皇城司”。

行屍走肉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