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屍走肉
喻庸碌無能,活在世界上徒具形骸而已。晉代王嘉《拾遺記.後漢》:“(任末)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並列 行屍,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但沒有靈魂的肉體。比喻人庸碌無為,徒具形骸,而無生氣。晉·王嘉《拾遺記·任末》:“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耳。”楊沫《東方欲曉》1部:“咱們就這樣叫父母看著呆下去么? 成天吃了睡,睡了吃,都快變成~啦。”△貶義。常用以指渾渾噩噩過日子的人或幹壞事的人。→酒囊飯袋, 冢中枯骨 ↔雖死猶生。也作“行屍走骨”、“走骨行屍”、“走肉行屍”。
行屍走肉字典分解
成語行屍走肉的解釋 行屍:可以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裡糊塗過日子的人。
行屍的解釋 見“ 行屍 ”。亦作“ 行屍 ”。1.指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的人。《漢書·王莽傳下》:“ 莽 召問羣臣禽賊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屍,命在漏刻。’” 宋 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