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

歷史字典解釋:

心口不一,嘴上講的是一套,心裡想的又是一套。晉代葛洪《抱朴子.微旨》:“若乃憎善好殺,口是心非;背向異辭,反戾直正;虐害其下,欺罔其上;叛其所事,受恩不感……凡有一事,輒是一罪。”


並列 口上說是,心裡卻不是,心口不一致。語出晉·葛洪《抱朴子·微旨》:“若乃憎善好殺,口是心非,背後異辭,反戾直正……凡有一事,輒是一罪。”廖輝英《紅塵孽債》:“誰不知道高建築師口是心非。這一點,湯建築師就比你誠實,至少他心口如一。”△貶義。多用於形容人虛偽做作的思想行為。→言不由衷 兩面三刀 佛口蛇心 陽奉陰違 ↔言行一致 心腹之言 心口如一。也作“面是背非”、“面是心非”、“貌似情非”、“貌似心非”。

詞語分解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 非的解釋 非 ē 不,不是:非凡。非法。非分(坣 )。非禮。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不對,過失:痛改前非。文過飾非。習非成是(對於某些錯的事情習慣了,反認為是對的)。 與“不”呼應,表示必須(有時後面沒有“

歷史典故推薦:不厭其詳

不嫌詳細,越詳細越好。冰心《南歸》:“裁縫來了,要裁做母親裝裹的衣裳……我對於母親壽衣的材料、顏色、式樣、尺寸都不厭其詳的叮嚀囑咐了。”亦作“不厭求詳”。茅盾《蝕.追求》七:“徐子材不厭求詳地詢問史循

口是心非_口是心非介紹_歷史知識
口是心非_口是心非介紹_歷史知識糾錯

猜你喜歡:


口是心非_口是心非介紹_歷史知識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