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害辭

以文害辭怎么寫好看

以文害辭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拘泥於文字的解釋,因而影響對詞語的理解。《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宋.呂祖謙《東萊博議》三:“吾恐說經者以文害辭,故力辯之,以告吾黨之士雲。”《鏡花緣》一八回:“時當戰國,邪說橫行……必須喻之利害,方能動聽,故不覺言之過當。讀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自得其義。”


偏正 拘泥於字面而影響對語辭整體意義的理解。語出《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鏡花緣》18回:“讀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自得其義。”△貶義。用於對詩文大旨的理解方面。→以辭害意

詞語分解

  • 以的解釋 以 ǐ 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鑒來。 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於(指時日):“子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別: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別。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託: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僱: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於

歷史典故推薦:虛受

《易.鹹》:“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孔穎達疏:“君子以虛受人者,君子法此《鹹》卦,下山上澤,故能空虛其懷,不自有實,受納於物,無所棄遺。”後因以“虛受”謂虛心接受。南朝 梁 沈約《為南郡王侍皇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以文害辭歷史

相關歷史

以文害辭_以文害辭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