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一縷不掛

一縷不掛

《楞嚴經》:“一絲不掛,竿木隨身。”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彭釘筋》:“潭上有一兔,在水中央。唐謂必致之,乃脫衣泅水,無何為泛波漂沒而卒,所謂一縷

一縷不掛字典分解

成語一縷不掛的解釋 原是佛教用來比喻人沒有一絲牽掛。後指人赤身裸體。

不妨一看:一不做,二不休【歷史典故】

唐.趙元一《奉天錄》四:“光晟臨死而言曰:‘傳語後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唐朝張光晟從朱泚反叛,泚兵敗窮困,光晟殺泚投降,而終不免一死,故有此語。原意為第一不要反叛,第二既已反叛就索性乾到底。後因以“一不做二不休”用為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到底的典故。表示下了最大決心。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四回:“一不做,二不休,眾好漢相助著晁蓋,直殺盡江州軍,方才回梁山泊去。” 並列 不做則已,做,就要做到

一縷不掛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