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面見江東
歷史字典解釋
指項羽慘敗,深感無臉面逃回江東見父老鄉親。後以此典比喻因失敗或事業不顯而深感慚愧,無臉面見人;也比喻辜負親朋前輩期望而不好意思見人;亦作自謙之語。項羽率少數殘兵敗將從垓下突圍,敗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的長江渡口烏江浦),烏江亭長有船等他渡過江東。項羽說:我還有什麼面目去見江東父老?在烏江渡口上,亭長對項王說:“江東(泛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雖小,土地縱橫千里,民眾幾十萬人,也足可以稱王了。希望大王急速渡江。現在只有我有船,漢軍追到,也無船渡江。”項羽苦笑道:“上天要滅亡我,我為什麼還渡過江去呢!況且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今天沒有一個人返回,縱使江東父老兄長尊輩都憐愛我,以我為王,我有什麼面目再去見他們呢?縱使他們不責怪我,難道我內心深處不感到慚愧嗎?”就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一位厚道人。我騎這匹騅馬已經五年了,所向無敵,曾經一日行走千里,不忍殺掉,把它送給您吧!”於是命令騎兵下馬步行、手拿短兵器交戰。僅項羽殺死的漢軍就有幾百人,項羽身上也受傷十多處。回頭看見漢軍騎兵將領騎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熟人嗎?”呂馬童面對項王,指給王翳(yì意)說:“這就是項王!”項羽就說:“我聽說漢王劉邦懸賞千金買我的頭,封邑萬戶。我給你們一些恩德吧!’’就 * 而死。此典又作“不肯過江東”、“無面目見江東父老”。
【出典】:
《史記》卷7《項羽本紀》336頁:亭長“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謂亭長(秦、漢鄉以下行政機構,十里設一亭,亭長為負責人)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騎兵將領)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對面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Wěn穩,用刀割脖子)而死。”
【例句】:
唐·杜枚《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宋·李清照《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37卷:“程宰弟兄兩人因是做折了本錢,怕歸來受人笑話,羞慚滲沮,無面目見江東父老,不思量還鄉去了。”
詞語分解
- 江東的解釋 古時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南岸地區,也泛指長江下游地區據有江東。;;《三國志;諸葛亮傳》避亂江東。;;宋; 司馬光《資治通鑑》起兵江東。割據江東。詳細解釋. 長江 在 蕪湖 、 南京 間作西南南
歷史典故推薦:升陑
《書.湯誓序》:“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註:音é,山名,傳說即河東縣之雷首山。)”傳:“桀都安邑,池升道從陑。”湯相伊尹,發跡於陑,終於助湯滅了夏桀,成為殷的開國元勛。後因用“升陑”為發跡、創業之始的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無面見江東歷史
猜你喜歡
宣鎮侍衛府的歷史解釋
元朝侍衛親軍機構。順元辰山的歷史解釋
即今江西都昌縣北蘇山起居注給事中的歷史解釋
官名。為給事中兼修起張汝舟的歷史解釋
大城知縣。正德中,與上元觀鎮的歷史解釋
在陝西省城固縣中部。折齒的歷史解釋
源見投梭折齒。指調戲千刀萬剮的歷史解釋
古時酷刑。將犯人一刀朱珔的歷史解釋
生卒清安徽涇縣人,字遁名匿跡的歷史解釋
隱姓埋名,掩藏行跡。玄池的歷史解釋
又名烘和圖池。即今哈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歷史解釋
見何意百鍊鋼,化為繞對青山的歷史解釋
即今黑龍江省呼蘭縣西張道源的歷史解釋
生卒隋末唐初并州祁人韓女題紅的歷史解釋
同韓氏題紅。明沈鯨雙任道遜的歷史解釋
生卒明浙江瑞安人,字吳芮的歷史解釋
前秦代人。曾任番陽令德之不建民之無援的歷史解釋
德行不建立,百姓就不下焉者的歷史解釋
禮記中庸下焉者,雖善橫埠鎮的歷史解釋
在安徽省樅陽縣中部。李渾的歷史解釋
生卒隋隴西成紀人,字
相關歷史
![無面見江東_無面見江東介紹_歷史典故](/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