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隱
王康琚《反招隱》詩:“大隱隱朝市,小隱隱藪澤。”白居易《中隱》詩:“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樊丘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
古代文人將“隱遁避世”分為三種層次:在朝市居官,卻思想不入溷濁之世道,堅守隱遁志向者,此者最難,故稱大隱。逃避山林的“真隱”最易,故稱小隱。白氏所謂“中隱”,是指隱於下位,似出似處,似隱似仕者。後因用為詠隱士不同類型之典。
宋.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其五:“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閒勝暫閒。”
大中小隱字典分解
大中的解釋 《易·大有》:“《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 王弼 註:“處尊以柔,居中以大。” 高亨 註:“象大臣處於尊貴之位,守大正之道。”後以“大中
小隱的解釋 謂隱居山林。 晉 王康琚 《反招隱》詩:“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 宋 陸游 《寓嘆》詩:“小隱終非隱,休官尚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