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修刺
《後漢書.孔融傳》:“(河南尹李膺)敕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仆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聃)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
刺,名片。東漢時孔融欲拜謁李膺,登門造訪時,對看門人說是“李君通家子弟”。這等於投了一張名片,騙過守門人,得以與膺會面。
唐.劉禹錫《同樂天送河南馮尹學士》詩:“閣上掩書劉向去,門前修刺孔融來。”許渾《送張厚浙東謁丁常侍》詩:“定知洛下聲名士,共說膺門得孔融。”
孔融修刺字典分解
孔融的解釋 (153-208)東漢文學家。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後任少府,因觸犯曹操,降為太中大夫,被殺。善詩文,辭采富麗,有《薦
修刺的解釋 置備名帖,作通報姓名之用。《後漢書·文苑傳·邊讓》:“時賓客滿堂,莫不羨其風。府掾 孔融 、 王朗 並修刺候焉。”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