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庶人:老百姓。議:非議,批評。 天下太平,老百姓就不會議論紛紛。語出《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宋書.王敬弘傳》:“太祖嘗問為政得失,敬弘對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議。’上高其言。”宋.徐度《卻掃編》卷中:“夢得聞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今舉籍上書之人名氏刻之於石,以昭示來世,恐非所以彰先帝之盛德也。”明.伍袁萃《貽安堂稿.絲集.議事篇》:“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自古明盛之世,聖人可謗,又未嘗不可以議。”清.金聖歎《水滸傳》一回批文:“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天下無道,則庶人議矣。”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漢宋太學之士皆得上書,明初耆老皆得召見,往往關係國家大計,公議無不上達,斯私議息。夫是之謂‘天下有道,庶人不議’也。”魯迅《且介亭雜文.田軍作〈八月的鄉村〉序》:“人民在欺騙和壓制之下,失了力量,啞了聲音,至多也不過有幾句民謠。‘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就是秦始皇、隋煬帝,他會自承無道么?百姓就只好永遠箝口結舌,相率被殺被奴。”
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字典分解
天下的解釋 (1) [land;whole China under heaven]∶四海之內,全中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