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
注音:ㄇㄧˊ
拼音:mí 簡體字:禰
倉頡:IFMFB
筆劃:共 18 劃 康熙字典筆劃:禰:19;禰:10;
分解查字:礻爾(shier)
禰
部首:礻 讀音為:示字旁兒(shìzìpángér) 示補兒(shìbǔér)拼音:mí 簡體字:禰
倉頡:IFMFB
禰
五筆86編碼:PYGQ五筆98編碼:PYGR筆劃:共 18 劃 康熙字典筆劃:禰:19;禰:10;
分解查字:礻爾(shier)
禰
康熙字典【午集下】【示字部】禰
【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乃禮切【正韻】乃里切,𠀤音瀰。
【說文】親廟也。
【增韻】父廟曰禰。
【公羊傳·隱元年秋七月註】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
【疏】禰字示旁爾,言雖可入廟是神示,猶自最近於已,故曰禰。又行主亦曰禰。
【禮·文王世子】其在軍則守於公禰。
【註】公禰,行主也,行以遷主言禰,在外親也。又地名。
【詩·邶風】飮餞於禰。又姓。魏禰衡。○按公禰,註疏讀如字,不必依𨻰澔讀作祧,《字彙》乃據此入蕭韻,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