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
注音:ㄉㄨㄥˋ 部首:氵 讀音為:三點水兒(sāndiǎnshuǐér)
拼音:dòng
倉頡:EBMR 五筆編碼:IMGK
筆劃:共 9 劃
分解查字:氵同(shuitong)
拼音:dòng
倉頡:EBMR 五筆編碼:IMGK
筆劃:共 9 劃
洞
康熙字典筆劃:洞:10;分解查字:氵同(shuitong)
康熙字典【巳集上】【水字部】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弄切,音恫。
【說文】疾流也。
【班固·西都賦】潰渭洞河。又深也,朗徹也。
【顏延之詩】識密鑒亦洞。又通也。
【司馬相如·大人賦】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又貫也。亦貫徹之意。
【史記·蘇秦傳】遠者括臂洞胸。又洞洞,質慤貌。
【禮·祭義】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又洞疑,心不定也。
【史記·蘇秦傳】虛喝洞疑。又幽壑曰洞。又【後漢·梁冀傳】連房洞戸。
【註】洞,通也。謂相當也。又洞庭,湖名。又山名,在長沙。又【集韻】徒孔切【正韻】徒總切,𠀤音動。義同。又【廣韻】徒紅切【集韻】徒東切,𠀤音同。洪洞,縣名。又洚洞,水無涯貌。又鴻洞,相連貌。
【淮南子·天文訓】天地鴻洞。亦作澒洞。
【枚乗·七發】澒洞兮蒼天。又【韻補】葉徒當切,音唐。
【道藏歌】開度飛元眞,凝化淪空洞。帝眞始明精,號曰子元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