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什麼稱自己為閒人

蘇軾為什麼稱自己為閒人

蘇軾為什麼自稱閒人?在他的《記承天寺夜遊》中結尾一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這閒人是由何而得,又是如何有感而發?

蘇軾為什麼稱自己為閒人

蘇軾畫像

蘇軾是享譽盛名的大文豪,有濟世之才一心報國,力主政治改革,但是由於他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之處持有不同意見,,政見相左,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純屬朝廷給他保留面子,實際上如同流放,時刻被人監視。《記承天寺夜遊》正是在那個時候寫的,閒人一說也是那個時候得來的。因該是有三個層次的意思:

一是,自己才華滿腹一心報國,結果現在卻流放至此報國無門,空留遺憾心有餘而力不足,什麼事都做不了,閒人一個,廢物一個。

二是,喻示自己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內心有閒情雅致不為俗務所累,以一顆平常心當然的看待周遭事物,此等閒人就是個雅人。

三是,雖然是被流放軟禁加監視,但是也讓蘇軾遠離了官場,遠離了為名利而忙碌爭奪的人們,以閒人自居是與他們做對比,表達了自己心境的高潔,閒出一種境界。

蘇軾自稱為閒人,其實也是出於無奈與自嘲,但是也只有像蘇軾這樣心胸闊達之人才能夠坦然平靜的稱自己一聲閒人。仕途多舛鬱郁不得志他有,寄情山水舒展胸襟他也有。按照現在的俗話性格決定命運,蘇軾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成就,他是真正把自己看成個閒人,才讓他得以隨遇而安,人閒心不閒,得以成就。

蘇軾的陌上花主要內容是什麼

《陌上花》是蘇軾寫的一組著名的詩詞,一共有三首,三首詩敘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蘇東坡是著名的豪放派大家,一生寫下很多令人激昂的詩句,很多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這三首陌上花詩,雖然不算出名,不過是隨手寫下的感慨,但是心思細膩,感情至深,讓人感動不已。


《陌上花》本是吳歌,是吳地百姓民間傳誦的歌謠,經過蘇軾的改編,成為格律嚴謹,朗朗上口的詩句。這背後其實有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據說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王錢鏐與他的愛妃感情很好,他本來是個出身市井的莽夫,沒有什麼文采,也不認識幾個字,他是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中憑藉謀略才坐上皇位的,他就是個武將,不懂什麼兒女情長。那時候他的寵妃每年一到春天就要回娘家省親,離開他一段時間,有一年愛妃又回去了,錢鏐百無聊賴,在皇宮的後花園中看到陌上花開的正好,於是越發思念遠方的愛妃,這個性情粗獷的皇帝竟也提筆給自己的寵妃寫了一封相思綿綿的書信,其中有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成為傳世的名句,千百年來,一直能得到有情人的共鳴。

這句話本來沒什麼特別的,只是一句日常的家常話,但因為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所以得到人們的喜愛,因為愛情最高的境界,就是能挨過平淡的流年,這緩緩的等待,不就是愛人之間深深的戀情的寫照嗎。

蘇軾小妾有哪些

蘇軾一首追悼亡妻的《江城子》讓人不禁潸然淚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妻子去世多年,蘇軾仍作詩哀悼,表達相思,與對待亡妻相比,他對姬妾的態度,實在是大相逕庭。


北宋時期,階級地位矛盾突出,作為官宦之家的地位低下的女子,結局更是不想而知,蘇軾作為一名官大夫,對待姬妾的態度,也是具有典型意義的,蘇軾為人豪放,對待姬妾的態度也不過如此,姬妾對於蘇軾來說,不過是私人的物品。

在蘇軾多次政治仕途不順,被貶南下的時,他都將身邊的姬妾送人,甚至已經懷有身孕的也不能逃脫被送人的命運,結局可想而知,他們的反抗並沒有引起士大夫們的反省,蘇軾的一位朋友蔣某前來探望,無意間發現蘇軾一名姬妾,名叫春娘,十分喜歡,想要用一匹馬與蘇軾交換,蘇軾卻還不猶豫的答應了,最後春娘撞樹而死。類似事件不勝枚舉,可見,蘇軾對於當時的姬妾們無情無義。

常伴蘇軾身邊的一名姬妾—王朝雲,深得蘇軾心,陪伴蘇軾流放,過窮苦的生活,為蘇軾生兒育女,卻並未被扶正,死後仍以姬妾之名下葬。

可見,當時士大夫們雖然風流倜儻,但是對姬妾們卻並不尊重的,這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著積極密切的關係,階級間的衝突,封建思想的束縛,都造成了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劇。


蘇軾晚年怎么樣

蘇軾(公元1037-公元1101年)字子瞻,因為後來曾經在田園間種田所以自己又號稱“東坡居士”。他在詩詞、書法、書畫等各個領域都有著很大的成就,也是北宋時期文學史上成就最高貢獻最大的文人代表之一。蘇軾性格生性豁達,為人坦率認真,他用自己的詩詞表達了他對人生的感悟和對社會的態度。但是這樣一個著名偉大的文學巨匠他的晚年生活卻有了很大的變故。

首先是從煕寧四年(公元1071年)開始,朝堂之上開始發生轉變,革新變法讓蘇軾有些難以接受,他曾經當著眾大臣的面談論革新的不足之處,因為當時他和朝中許多大臣政見不合,蘇軾只好請求外放,多次到偏遠的地區為官。

後來1080年所發生的“烏台詩案”更成了蘇軾人生的轉折點,直接被抓進牢獄幾次差點喪命,後來還是因為趙匡胤曾經說過不殺賢士這樣的話,蘇東坡這才逃過一劫。他被貶到黃州這樣的偏遠地區,有段時間竟然種田為生。到了1084年(元豐七年)才離開黃州要到汝州去走馬上任,因為路途遙遠且手中經費不足,再加上當時他的小兒子又不幸夭折,種種的打擊夾雜在一起也讓蘇軾身心盡疲,他上表請求去常州居住,這才漸漸安穩下來。

蘇東坡後來也在官場上多次起起伏伏,他漸漸的對官場和仕途已經心灰意冷,可惜在公元1097年的時候,已經62歲的蘇軾再次被貶海南。直到宋徽宗大赦天下,可蘇軾年事已高,終於還是在回歸的途中逝世。

蘇軾信佛是真的嗎

蘇軾性格清高、孤傲,雖然在朝為官和流放的過程喜歡與禪師、法師交流,探討、學習佛法,但是並未真正的心悅誠服,直到在九江得到一個啟發。

蘇軾的朋友省聰禪師、真淨克文禪師和弟弟蘇轍三個人一天晚上做了三個相同的夢,夢的內容都是五祖戒禪師要求他們明天去城外相迎,但是五祖戒禪師早已圓寂了,三個人都對夢的內容驚詫不已,但覺得,既然禪師已經託夢了,那大家不妨明天去城外看看,參透下夢裡的玄機。

三個人第二天一早來城外一看,蘇軾從遠處漫步而來,三個人不約而同的向蘇軾講述了這個夢,蘇軾也感覺差異,同時,他想起了母親在他幼時,為他講的一件事,原來蘇軾母親在剛懷他的時候,經常夢見有個瞎掉眼的僧人來家裡寄宿,住一晚第二天就走......身邊的真淨克文禪師大吃一驚,原來五祖戒禪師右邊的眼睛不方便,只能依靠左邊的眼睛來辨別。

自此,蘇軾開始對佛學深信不疑,心悅誠服的研究佛學,皈依佛門,他堅信自己是五祖戒禪師轉世,並常常用五祖戒禪師自封。

蘇軾的佛學造詣越來越高,雖然蘇軾的政治道路坎坷,經歷三次仕途上的悲歡離合,但蘇軾都從容應對,他始終將儒家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人生的信條,豁達的看待生活中的潮起潮落,即使被貶後,也能笑對生活,苦中作樂。

蘇軾的父親是怎樣的人

蘇軾的父親也是鼎鼎有名的大文學家,他叫蘇洵,字明允,祖籍為四川眉山,他的一生歷經了五十七個春夏秋冬,在他57歲之時因病離世。他的文學造詣水平雖不如蘇軾,但在政治上的見解卻是絲毫不遜色於他的兒子蘇軾的,被後世尊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洵的成名源於科舉制,這並不稀奇,但是卻是與其子蘇軾、蘇轍一同出名的,這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所以蘇洵的成名,用現代話說,可以歸於四個字,大器晚成。古人有雲,先成家後立業,蘇洵的個人經歷真是印證這句話。蘇洵年輕時家境不好,娶妻後更是雪上加霜,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蘇洵只能整日在外賺錢,完全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直至蘇洵二十七歲,才覺得自己還想學習,在與夫人程氏商量之後,程氏對蘇洵的學習十分贊同,並以實際行動支持著蘇洵,從他的手中接過了家庭生計的重任。從這時起,蘇洵才開始發憤讀書,經常挑燈夜讀。

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傾其所有時間之後,蘇洵在與兒子們一同參加科舉考試中,被朝廷看中,任命為朝廷官員,從此展開了他的仕途生涯。蘇洵比起蘇軾成名時,年輕要大,為人處世的經驗也更為全面,蘇洵的志向也不是在於寄情于山水和詩詞了,而是希望將自己的抱負在朝堂上施展開來,針對國家的形式,他有著自己的見解和想法,為此,他寫出了一本驚世之作《嘉祐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