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愚是哪個朝代的人?他有什麼作為?

鄭愚,番禺人,現今番禺已經併入廣州,地處嶺南一帶。鄭愚是唐朝人物,官至禮部侍郎,並寫有詩作。

 

鄭愚是哪個朝代的人?他有什麼作為?他出身於晚唐年間,由於統治階級的貪得無厭,使土地兼併加劇,加上連年的天災和“安史之亂”的折騰,以及寺院經濟的橫行,農民簡直是活不下去了。但是鄭愚也是幸運的,他生於嶺南一帶,就算中原再亂,也亂不到這偏遠地區來,剝削也沒有那么沉重,畢竟都沒幾個人願意遠離中原去那時候還沒怎么開發的南方,南蠻子生存的地方。

 

《香山縣誌》中記載,在相對穩定的局面下,小小的香山島已經形成了一些名門望族。到鄭愚出生時,他家“家世殷富,騶僮布滿山谷,皆紈衣鼎食。”有錢了,生活富裕了,自然就追求科考中舉,有功名,然後建功立業了。鄭愚鄭愚,雖然名字里有個愚字,但他卻是一點也不愚,唯一愚的便是為了朝廷鞠躬盡瘁,操勞為國。

 

公元837年,鄭愚中進士,擔任朝廷里的秘書省校書郎,其實就是校訂史書和文書的文員,公元860年,也就是鹹通初年,授桂管觀察史,鹹通三年,嶺南西道節度使蔡京施行苛政,竟至官逼民反,朝廷命鄭愚代之,任邕州刺使兼御史大夫。當時的邕州(今廣西南寧)的情況並不好,可以說得上是惡劣,既是天災,農民吃不飽,又加上南詔國的入寇,嶺南東道的兵變,局勢笈笈可危。鄭愚獨力支持,才使得邕州安然無損。

 

大約在公元876年,唐僖宗晉升他為中書門下平章事,當起了實際上的丞相。公元881年,黃巢起義軍攻入廣州,隨後又移師直指京城長安,鄭愚再度臨危受命,被召回京,官拜尚書左僕射(即左丞相),在任3年,病故於任上,沒有子嗣。可以說他得到重用之後,不是在地方平叛就是在京城平叛。生活在勞碌奔波之中。

 

鄭愚也是詩人,《全唐詩》中收錄了他的一首詩叫做《泛石岐海》:“此日攜琴劍,飄然事遠遊。台山初罷霧,岐海正分流。漁浦揚來笛,鴻逵翼去舟。鬢愁蒲柳早,夜怯芰荷秋。未卜虞翻宅,休登王粲樓。愴然懷伴侶,徒爾賦離憂。”這首大概的意思就是鄭愚年少才高,此番離開家鄉,是想闖一番事業的,但想到了國家的多災多難,對此行的未來,憂慮頗深。鄭愚是見諸詩史的第一位香山籍詩人,這首收錄於《全唐詩》中的詩也是歷史上的第一首用白描手法吟詠香山風物的詩歌。

 

關於鄭愚,史書記載中還有一段佳話,鹹通初年,他授桂管觀察史之後,拜會當時非常有名的魏國公崔鉉時,順便帶了自己的文稿請他指教。一來加深與各官僚之間的聯繫,二來也看自己的寫作水平如何,還有哪些缺陷。

 

但那時鄭愚年少輕狂,剛被重用,得以進入上流層面,意氣風發,加上本人容貌還行,就穿得比較花枝招展,崔鉉見他衣著華麗,以為他只個花花公子大草包,便把他的文稿放在案上,看也不看,只禮貌地留他吃飯。當鄭愚離席更衣時,眾賓客都以為他自慚形穢而逃席了,沒想到他換了一身紅色的繡錦,重新回到座位來。崔鉉在他離開的片刻,好奇地翻看了他的文章,不由得拍案叫絕,慨嘆說:“也只有像他那樣的才子,才配得上這身漂亮衣服啊!”美人配華裳,才高之人也理應配華裳,一個人的才能完全影響著人們對他的表面觀感,不過鄭愚就吃個飯,還至於出去換身衣服么?本身的那套衣服就夠好了。

 

、作為一個文人才子,且是南方之人,對於茶這個東西可不陌生,鄭愚有一首品茶的詩叫做《茶詩》:“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惟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清雅之氣瀰漫鼻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