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首領唐才常簡介 唐才常的結局

說到戊戌變法,浮現在大家腦海中國的第一個人物,不是梁啓超就絕對是康有為,亦或者有少部分人想到了譚嗣同。但是正常維新革命,並不是只有他們幾個人為此而努力,還有許多有志之士奮鬥其中,為此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唐才常此人在歷史上並不出名,但實際上在國民愚昧之時,唐才常還算是其中一個比較清醒的人物,與他維新派人士,一同為了改革新法,促進國家富強付出自己的努力。

唐才常生於公元1867年,去世於公元1900年,為湖南瀏陽人,字伯平,號佛塵。他是清末維新派領袖,貢生,與當時同在長沙時務學堂擔任教習的譚嗣同並稱“瀏陽二傑”。

唐才常出生在封建知識分子家庭,所以從小的時候便接受了非常正統的封建教育。早些年在長沙校經書院、嶽麓書院以及武昌兩湖書院就讀。外國侵略者的不斷入侵,讓他深感民族危機深重,如今腐朽破落的制度和政府已經無法保證自身的安全。所以他積極的尋求各種方法,潛心研究各國的政治外交,希望從中尋找突破點。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起,唐才常開始萌生了維新思想。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看著再一次遭受打擊的國家和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唐才常開始積極的宣傳維新思想,主張變法維新。

戊戌變法首領唐才常簡介 唐才常的結局公元1897年,唐才常與譚嗣同一起在瀏陽興辦算學館,提倡新學,也就是前文所說的長沙時務學堂。同時又創辦《湘學報》、《湘報》,作為宣傳維新思想的載體。在維新思想漸漸成熟,而且得到光緒皇帝的召見之後,他與其他維新派人士一同前往北京,進行變法運動。

可惜的是還不等他抵達北京,維新變法就已經宣告失敗。戊戌變法失敗,他發憤“樹大節,倡大難,行大改革”。剛剛到漢口的唐才常只有返回湖南,接著到上海,繼而週遊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進行聯繫僑胞,籌集資金為維新思想的繼續發展做準備。

在此期間,唐才常與避難日本的梁啓超、康有為,還有就是同在日本的孫中山接觸。後來他與興中會必永年合作,準備聯絡長江沿岸會黨起事。

公元1899年冬,唐才常回到上海建立“自立會”,以“東文譯社”的名義活動。他們在上海組織“富有山堂”,作為聯絡點,聯絡各地人士。

在聯絡會黨的基礎上,唐才常組織了自立軍,全軍分五路,入會者達10餘萬人。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打響後,唐才常以反對清廷引義和團排外為名,召開自立會議。會議中,唐才唱提出以下幾點要點:

一、“保全中國自立之權,創造新自立國”

二、“決定不認滿洲政府有統治清國之權”

三、“請光緒帝復辟”。

唐才常積極聯絡各方,做好了“討賊勤王,以清君側”,推翻西太后政權,擁戴光緒帝重新當權的準備。當時康有為負責此次活動的物資保障,然而卻遲遲未見其海外資金打過來。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資金的唐才常只能將此次自立運動推遲。就這樣一等再等,最終使得清政府聽到訊息,最終被張之洞等人帶兵捉拿。

在審問唐才常的時候,他說:“此才常所為,勤王事,酬死友,今請速殺!”,在獄中題“剩好頭顱酬故友,無損面目見群魔”。

1900年7月28日,唐才常被押解至大朝街紫陽湖畔斬首之前,他還留下“七尺微軀酬故友,一腔熱血濺荒丘。”的詩句。唐才常以自己的性命,給了自己一個交代。此次遇難者共十一人,唐才常首級被懸在漢陽門示眾。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