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中國留學第一任容閎?容閎的愛國之路

澳門作為我國的特別行政區,有一段顛沛流離的歷史。從明世宗嘉靖年間,葡萄牙傳教士們便來到澳門,將此地作為通往內陸的跳板。後來到了1887年的時候,清政府與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澳門正式成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而在此之前,澳門原本歸廣東香山縣管轄。

雖然清朝時期,政府實行海禁政策,但實際上仍然有許多的外國傳教士,不遠萬里的來到中國傳教。而被葡萄牙占領了的澳門,便成為了進入中國內陸的門戶,因此各國傳教士在澳門尤為活躍。

早些年間的傳教士,並沒有在鴉片戰爭以後的傳教士那般猖狂。雖然其中確實存在對中國領土有所覬覦之人,但是大部分都是擁有極高信仰的傳教者。這些傳教士為了能贏得民心,爭取更多的人理解他們的教義,進而加入教會。通常在修建教堂的時候,會修建許多依附於教堂教會的醫院和學校。

中國封建社會的教育,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首先請先生教導就要花一筆錢,而如果專心讀書的話,也就意味著家中少了一份勞動力,貧寒的家庭根本就負擔不起。在傳統的思想中,“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有讀書能讓寒門士子出頭的想法,就像今日農村中的父母,自己砸鍋賣鐵也要將兒女送入大學一樣。

如何評價中國留學第一任容閎?容閎的愛國之路容閎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留美學生,並且也是第一個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的中國學生,有“中國留學生之父”的美稱。他出生在廣東香山一個貧寒的家庭中,雖然家境不好,但是他的父親仍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到知識。所以在當時,澳門的教會學校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容閎七歲的時候,跟隨自己的父親來到澳門,此後在馬禮遜紀念學校就讀。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起,容閎接受的就是西方教育。後來他十八歲的時候,馬禮遜紀念學校的勃朗校長及其夫婦因病準備返美,臨行前表示願意帶三五名學生一同赴美留學,而容閎就在此列。

容閎跟隨勃朗夫婦來到美國之後,潛心讀書,後來考入了美國耶魯學院,並且在後來取得了美國國籍。在中國遭受西方列國侵略的時候,一個美國國籍絕對比中國國籍珍貴的多。但是容閎最後卻沒有選擇留在美國,過和平的生活,而是毅然決然的回到了自己的祖國,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之中。

容閎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愛國者,為了復興中華,容閎嘗試了許多辦法,九死而不悔。

杜吉爾:“他所做的一切,飽含著他對祖國最真摯最強烈的愛——因為他是一個愛國者,他從頭到腳,每一根纖維都是愛國的。他熱愛中國,他信賴他,確信他有遠大輝煌的前程,配得上他那高貴壯麗的山河和他那偉大悠久的歷史。”

《容閎傳》:“愈挫愈奮,愛國之心,堅如磐石,百折不撓,九死不悔。”

為了尋求中國的復興,容閎嘗試了許多種辦法。從農民起義到封建地主階級的改革,再到國民革命。雖然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是卻沒有阻斷他繼續在復國之路上走下去。

容閎剛剛回國的時候,將希望寄託於太平天國起義。他向洪仁玕提出組織良好軍隊、設立武備學校及海軍學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頒定教育制度等建議。

太平軍失敗之後,他又幫助曾國藩籌建洋務企業,希望通過洋務運動,富國強民。後來還向李鴻章和曾國藩建議,派遣留學生出國。而容閎親自送出的這一批批留學生都是後來建設國家的稀缺人才。

洋務運動之後,容閎又贊成和支持維新變法。維新變法的失敗,使得容閎最後只能避居上海租界,然後遠走美國。但是當國民大革命爆發的時候,容閎卻依舊在大洋的彼岸,提出自己的建議。

從他回國之後,一直到他八十五歲去世,容閎一直都憂心於自己的國家,其愛國情懷值得後世人的讚揚。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