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與李鴻章的比較 張之洞的歷史評價如何?
張之洞,是清朝末年的漢族重臣,字孝達,號香濤、香岩,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他從小就極為聰慧,加之勤奮好學,所以十六歲參加科舉,中順天府解元,二十八歲參加殿試,一鳴驚人,成為慈禧太后欽定的探花郎。此後一路為官,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位極人臣。
張之洞是清末洋務派的代表人物,是清流派官員中,少有的支持洋務革新,並將其付諸於實踐的人。洋務運動期間,創辦了諸多實業,如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張之洞為晚晴做出的貢獻,儘管清朝已經淹沒在歷史長河中木業無法磨滅。就算到了今天,他的所作所為仍然在某些方面有著影響力。
作為晚清重臣,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並稱晚清“四大名臣”。他們四位同樣都是漢族人,在清朝為官時,為奄奄一息的清王朝貢獻自己的力量。而清王朝之所以還能勉力支撐那么多年,離不開他們四人的盡心竭力。這四位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受人非議的地方。而在四人中,常常拿來與張之洞相比的,便是李鴻章。
說到李鴻章,想來大家都不陌生,畢竟在高中歷史中,考試必記的便是清朝末年與各國簽訂的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在這些條約中,大部分都能看見李鴻章的身影。
李鴻章晚清重臣,道光三年出生在安徽合肥肥東縣東鄉磨店村,生前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因為其官職,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李鴻章是晚清漢族著名臣子之一,原名李章桐,字漸甫,號少荃,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前創辦的淮軍,與曾國潘的湘軍一道,成為清朝最堅實的軍事力量。而他一手創建的北洋水師,更是中國近代第一支先進海軍。
李鴻章生前代表清王朝,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被後世許多人斥為賣國賊。但在當時統治階級的人對其評價極高,慈禧太后稱讚其為“再造玄黃”之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生前風光,死後榮華,李鴻章去世後清朝追贈其為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文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還為他在京城建立祠堂,成為清朝漢族官員唯一一個在京師建立祠堂之人。
這兩個人都是清朝著名大臣,都在清王朝積弊之時,貢獻自己的力量,企圖力挽狂瀾。但若真比較起這兩人來,其實兩人相差還是蠻大的。
李鴻章少年科第,一生追求的是效仿自己的恩師曾國潘那樣“經世致用”,也就是說希望通過實際行動實業救國。而張之洞,則更為具當官的典型。張之洞雖然同樣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中了順天府舉人了,但是此後三屆為避嫌都沒有再次參加科舉。直到他二十八歲的時候,才參加殿試,從而高中探花。李鴻章為官期間,看重的是實幹,而不是名聲。所以在後世留下了許多的罵名,張之洞則相反,極為重視自己的名聲。因此早在翰林院當值期間,就與當時的寶廷、張佩綸齊名。再反觀李鴻章,除了說一句抗擊太平軍,好像沒有什麼能拿的出手的東西了。
再說一個小故事,則更能看出這兩人之間的顯著差別。李鴻章代表清王朝簽訂了那么多的條約,名聲並不好。在朝就有左宗棠、張之洞兩人與之較勁。公元1901年,李鴻章代表清王朝和洋人談判,定下《辛丑條約》條例。張之洞每天都會給李鴻章發一大篇電報,每一篇至少幾千字,強烈斥責他向洋人低頭的行為。認為洋人也是有禮義廉恥的,應當據理力爭,讓洋人道歉。並且自告奮勇代替李鴻章去痛斥洋人。李回電:電報每字兩角四分太貴,無事勿再多言!這就體現了張之洞的另一個特點了,那就是特別能說,特別敢說。時人皆說張之洞有學無術,不是沒有道理的。
猜你喜歡:
白居易是哪個朝代的?他是怎么死的?
食人樹的真實記載:馬達加斯加島的“鳳梨”樹
1986年江蘇大學老照片
呂四娘真的是呂留良的女兒嗎?呂留良的詩詞選集
俄羅斯的飲食 俄羅斯族人習慣吃什麼
美國海灘現恐怖怪魚 張大嘴巴滿是獠牙
明末愛國將領史可法墓在哪?史可法紀念館何在?
姜子牙是個什麼樣的人 姜子牙的故事有哪些
花蕊夫人
孝莊太后為何下嫁夫弟多爾袞
朱元璋究竟為何要屢搶劉伯溫兵書?
呂四娘是誰?她是怎么死的?
吳廣是一個怎樣的人 吳廣和陳勝是如何起義的
美洲叢林大石球來自何方?
史上最離譜的皇后:嫁了人生完孩子再入宮
《紅樓夢》之香菱簡介 香菱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歸有光有幾個妻子 歸有光母親怎么死的 歸有光的主要作品
水滸跳澗虎陳達怎么死的?跳澗虎陳達簡介
曹植是誰曹植簡介 歷史上曹植七步成詩是否確有其事
日本女人為何很少舉報情人?
人人都怕百慕達 你卻不知道日本龍三角
“秦淮八艷”之一李香君簡介 李香君最後結局如何?
光緒皇帝寵愛的珍妃到底有多漂亮?
賈惜春的母親是誰?賈惜春的結局如何?
非洲獅單挑水牛遭反殺 水牛使的什麼招?
十二生肖老鼠為什麼排第一?十二生肖順序來源
三個女婿皆皇帝的獨孤信是個怎樣的人 獨孤信為何要自殺
唐伯虎之妻沈九娘簡介 沈九娘是怎么死的?
蘇軾是吃貨嗎?蘇軾的故事
包拯巧斷殺夫奪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