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最牛“槍手”:一場替考八人

考官出題要“鎖院”鎖不住那隻行賄手

現如今,各種大型考試之前,出題老師都會神秘“消失”,直到考試結束後才“恢復自由”。這么做的目的很明顯,是為了防止考題泄露。和今天一樣,古代負責出題的考官也受到“重點保護”。但儘管如此,機關算盡的考生還是能通過各種方式和考官通上氣。

主角:唐伯虎、唐伯虎好友徐經、文人汪大燮

唐朝開始,便建立了“鎖院”制度。朝廷規定考官入貢院之後,直至考試結束、定出名次以後才能出來,少則三五天,多則五十多天。

揭秘古代最牛“槍手”:一場替考八人

但官民勾結泄露考題的事情還是發生過。明代弘治年間就發生過一件事,還牽扯到江南才子唐伯虎。1498年,唐伯虎在南京參加鄉試,考取第一名。一年後,他與同鄉好友徐經來到京城參加會試。徐經花重金買通副主考官程敏政,得到了考試題目。徐經文才不行,開考前請唐伯虎幫他寫好了文章,而唐伯虎事先並不知情。兩人酒後興致上來,還拿手裡的題目考問他人。會試進行以後,有人發現所出題目與他們說的一模一樣,將此事告發。程敏政被關進了監獄,唐伯虎和徐經等被剝奪了舉人的名分。這件考題泄露案坊間有很多種說法,有說唐伯虎只是跟著徐經去程家串門,並沒有賄賂考官之舉,是被人打了小報告而受到冤枉。

南京大學中文系的徐雁平老師說,到清代時,為防止各個考官在考前與人串通,朝廷會按各省省會離北京的遠近及其所需日期,於考前不同時間派出考官。

“儘管制度嚴密,但總有漏洞,有些考生可以根據考官的來源猜測考題。”徐雁平說,各地考官來自哪裡是不對外公布的,但仍有上層人士能夠打探到訊息。如果考生知道本次的考官是誰,便可以進一步探知他為人做學問的專長興趣,然後再琢磨考官以往所出試題。徐雁平舉例,清代文人汪大燮致族弟汪康年的信中記載了揣摩考題的秘密:“倘主試為師門中人,恐李木齋到浙,大約必有此題……”他還提醒弟弟要攜帶《元秘史》。

有人專吃“考試飯”考前熱賣“真題”

今天的學生在考試前常常陷入題海,走進書店,“真題”“模擬試卷”“作文選”……讓人眼花繚亂。那么,古代有這樣的補習材料嗎?喜歡古裝劇的觀眾立即會告訴你這是真的,因為不少電視劇都有考場外書商販賣歷年“真題”的劇情。這回,電視劇沒騙人。

主角:清代文人吳光槐

不少史料中都記載,在科考前,各地的書商便聞風而動,編寫考試用書。比如,明清時從“四書五經”中取題考八股文,編書的內容就是早些年的八股文,還有刪節版的四書五經、往年的考題,等等。在科考之前,書商趕到省會城市去賣,甚至有江南的書賣到了山西去,大約一兩銀子一本,“在今天看來,那都是暢銷書。”

徐雁平說,編書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賺錢,有些確實由作者本人編寫,有些人還盜用專家的名;還有人出版這樣的書是為了出名,像有些富商,附庸風雅,請來兩個窮書生編寫,再署上自己的名字,個人的名氣便隨著考題大熱了。

在明清小說中,對此也有著墨。南京大學研究明清小說的苗懷明老師說,《儒林外史》中的馬二先生,出了《歷科墨卷持運》。這其實就是今天我們說的“作文選”,不僅有歷年的作文選編,而且還有點評。馬二先生雖然科場不利,但靠著這份事業衣食無憂。

也因為有“作文選”,便出現了“背範文”的現象。記者查閱《清代江西鄉試研究》,上面記載乾隆五十四年,江西鄉試副考官翁方綱向皇帝稟報,坊間常有編輯《經書擬題》、《套語策略》等類書籍,於臨場時刊刻發賣,皇帝下令禁止,在《欽定科場條例》中規定,坊間刊賣經書,必須是“全經”,不能是刪節版的“刪本刻版”,因為坊刻的泛濫已經為考場夾帶和背誦舊文提供了可能。

清代文人吳光槐就是因為背範文遭殃的。他在乾隆三十年參加鄉試,榮摘桂冠,但是發榜後不久就被人揭發是抄襲。根據他的口供,他第一場考試的第一篇八股文,因為讀過江南舉人夏秉衡的考卷而抄襲。雖然第二、三篇文章及第二、三場考試都是他親自寫的,但最終還是被革去舉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