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海軍藉口“亞羅號事件”悍然發動進攻,正式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10月23日為了擴大侵略戰爭,英國政府於 1857年3月任命前加拿大總督額爾金為全權代表,率領一支海陸軍來中國;同時向法國政府提出聯合出兵的要求。此前,法國正以“馬神甫事件”(又稱“西林教案”)向中國交涉。所謂“馬神甫事件”,是指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違法進入中國內地活動,胡作非為,於1856年2月在廣西西林縣被處死一案。此案迄未議結。1857年,法國政府將它作為侵略中國的藉口,任命葛羅為全權代表,率軍來華協同英軍行動。
1857年12月,英法聯軍五千六百餘人(其中法軍一千人)在珠江口集結,準備大舉進攻。美國公使列衛廉和俄國公使普提雅廷也到達香港,與英、法合謀侵華。其時,清政府正以全力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加上“餉糈艱難”,對外國侵略者採取“息兵為要”的方針。葉名琛忠實執行清政府的政策,不事戰守。12月28日,英法聯軍炮擊廣州,並登入攻城。都統來存、千總鄧安邦等率兵頑強抵禦,次日失守。廣東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投降,並在以巴夏禮為首的“聯軍委員會”的監督下繼續擔任原職,供敵驅使。葉名琛被侵略軍俘虜,後解往印度加爾各答。侵略軍占領廣州期間,當地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廣州附近義民在佛山鎮成立團練局,集合數萬人,禦侮殺敵。香港、澳門愛國同胞也紛紛罷工,以示抗議。
廣州陷落後,四國侵略者合謀繼續北上,以便對清政府造成直接威脅。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國公使率艦陸續來到大沽口外,分別照會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權大臣進行談判。俄、美的照會還表示願意充當“調停人”。鹹豐帝一面命令清軍在天津、大沽設防,一面派直隸總督譚廷襄為欽差大臣,前往大沽辦理交涉,並把希望寄托在俄、美公使的“調停”上。英、法侵略者並無談判誠意,只是以此拖延時間,加緊軍事準備。5月20日,英法軍艦炮轟大沽炮台。駐守各炮台的清軍奮起還擊,與敵鏖戰。但譚廷襄等毫無鬥志,望風披靡,加以炮台設施陳陋,大沽失陷。英法聯軍溯白河而上,26日,侵入天津城郊,並揚言要進攻北京。清政府慌忙另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為欽差大臣,趕往天津議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嚇下,於6月26日、27日分別與英、法訂立中英、中法《天津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