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音樂家蕭士塔高維奇出生。

1906年9月25日

1906年9月25日,蘇聯音樂家蕭士塔高維奇誕生。他以其15部交響曲、大量室內樂曲和協奏曲而特別聞名。
蕭士塔高維奇出身工程師家庭。1919年入彼得格勒音樂學院,從L·尼古拉耶夫學鋼琴(至1923年),從A ·格拉祖諾夫和M·斯坦伯格學作曲(至1925年)。1927年在華沙參加國際蕭邦鋼琴比賽獲榮譽獎,但後來就不再追求演奏大師的生涯,作為鋼琴家公開露面時只演奏他自己的作品。甚至早在華沙取得鋼琴演奏的成就以前,他即以《第一交響曲》(1924—1925)而在作曲領域一鳴驚人,作品很快馳譽全世界。這部交響曲的風格由多種根源形成;風格迥異的柴可夫斯基和P·興德米特(以及蕭士塔高維奇同時代人S·普羅科菲耶夫)等作曲家的影響都彰然可見。在蕭士塔高維奇此後幾年寫作的音樂中,他所受的影響甚至更為廣泛。他公開試驗先鋒派手法:取材於果戈理故事的諷刺歌劇《鼻子》表現出他對西方音樂新潮流的充分理解。他的第二部歌劇、精美無比的《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標誌著風格上的倒退。但即使是這一比較容易接受的音樂語言對當時的蘇聯政府來說也已過於激進。
1937年蕭士塔高維奇成為列寧格勒音樂學院作曲教師,l941年德軍侵犯蘇聯時他仍在該市。這一年的下半年他在圍困中的列寧格勒寫成《第七交響曲》,作品很快獲得聲譽,雖然更多的是由於它的頗有浪漫色彩的創作環境,而不是由於它的音樂質量。事實上蕭士塔高維奇是一位不穩定的作曲家。當某種音樂以外的力量影響所寫的音樂時,結果往往產生空洞的華麗詞藻和沒有創造性的出新。1943年他在莫斯科安頓下來,擔任音樂學院作曲教師,1945年起又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兼課。
1953年創作的《第十交響曲》,像16年前《第五》一樣,以其純正的特性和率真而獲得人們承認。此後蕭士塔高維奇的傳記基本上就是一本他的作品目錄。他可以放手從事創作活動,基本上不再受到官方的限制。1949年出訪美國; 1958年作長時間的西歐巡迴演出,到過義大利(在那裡他已被遴選為羅馬聖塞西利亞民族學會名譽會員)和英國(在那裡接受了牛津大學名譽音樂博士學位)。1966年被授予皇家愛樂學會金獎。儘管他的很多音樂部表現出典型的沉思冥想特點,可能會使人覺得他的性格很內向,但是他卻以善於交友聞名。1953年普羅科菲耶夫去世後他成為俄羅斯音樂無可爭議的領袖。

歷史上的 月 

詞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