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巴拿馬政府簽署巴拿馬運河新條約
1977年9月7日1977年9月7日 (農曆七月廿四),美國和巴拿馬政府簽署巴拿馬運河新條約。
巴拿馬政府首腦托里霍斯和美國總統卡特在華盛頓簽署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
1977年9月7日,美國和巴拿馬政府簽署了關於巴拿馬運河的新條約。條約生效後,將取代美國1903年強加給巴拿馬人民的不平等的“美巴條約”和一切有關修正案,並在運河區升起巴拿馬國旗。新條約規定,美國將在1999年底以前把運河和運河區的全部主權和管轄權逐步交還給巴拿馬。10月23日,巴拿馬舉行公民投票的結果,巴拿馬共和國正式批准了巴拿馬政府首腦托里霍斯和美國總統卡特簽署的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巴拿馬共和國總統德梅特里奧·巴西略·拉卡斯說:為了收復運河主權,“我們鬥爭了大半個世紀。我們將承擔起對於那些逐步歸還巴拿馬的運河資源、設施、管理和防務方面的責任,我們必須立即開始進行培訓工作,以便完成落在我們身上的任務。”1978年1月30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以14對1票通過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1999年12月14日,美國和巴拿馬為巴拿馬運河回歸舉行交接儀式,從而宣告了巴拿馬成為這條國際水道名副其實的主人。運河交接儀式在巴拿馬城附近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閘舉行,船閘岸邊廣場的建築上裝點著巴拿馬國旗紅藍白三色的彩飾,船閘主控樓正面寫著“運河,走向新世紀”幾個醒目大字。巴拿馬總統米蕾婭·莫斯科索和美國前總統卡特以及其他一些歐美國家領導人出席了儀式,巴美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運河交接的換文。隨後,莫斯科索和卡特為運河移交紀念碑揭幕。1999年12月30日下午5時,巴拿馬城安孔山下巴拿馬運河區的運河管理大樓前,美國的星條旗徐徐落下,31日中午12時巴拿馬紅、藍、白三色兩星國旗升起。1903年,美國以武力為後盾,強行簽訂了不平等的運河條約,攫取了“永久使用、占領和控制”巴拿馬運河的權利。美國由此重兵進駐運河區,把持了運河區的行政、司法、警察、鐵路、財政等一切大權,使運河區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殖民飛地”。連線南北美洲大陸、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馬運河於1914年開通,它的開通大大縮短了兩大洋之間的航程,與蘇伊士運河同樣具有世界戰略意義,因此素有“世界橋樑”之稱。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公里,最窄處為152米,最寬處為304米,從運河中線分別向兩側延伸16.09公里所包括的地帶,為巴拿馬運河區,總面積為1432平方公里。幾十年間一直由美國經營管理。目前,已有占全球貿易運輸量5%的貨物通過該運河送往世界各地。美國、日本和中國是巴拿馬運河最大的三個使用國。根據1977年巴美兩國簽署的托里霍斯—卡特條約,巴拿馬於1999年12月31日收回運河及運河區的全部管轄權。
卡特和托里霍斯簽訂條約,美國將在1999年結束對運河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