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羅布-格里耶 Alain Robbe-Grillet(1922—2008),法國“新小說”流派的創始人

1922年8月18日

法國“新小說”流派的創始人、理論家和代表作家,電影大師。
1922年8月18日阿蘭·羅布-格里耶(阿蘭·羅伯-格里耶)出生於法國西部菲尼斯泰爾省(Finistère)港口城市布雷斯特(Brest)的一個小商人家庭,青少年時期在巴黎接受了系統教育。二戰期間曾在德國坦克廠做镟工,1945年在法國國立農藝學院畢業後。先後在國家統計局和在“殖民地水果和柑桔類研究所” 供職。到過摩洛哥、幾內亞、瓜特德魯普和馬提尼克。1949年進入生物學研究機構工作。1950年,由於健康原因被迫從安的列斯群島返回法國,在回國的船上開始創作《橡皮》,回國後辭去工作以全身心投入小說創作。並於三年後發表其成名作《橡皮》,這是他發表的第一部新小說作品。1955年因發表《窺視者》 而獲當年法國“批評家獎”。同年,擔任巴黎午夜出版社文學顧問,並同時從事寫作及攝製電影。
格里耶的論文《未來小說的一條道路》和《自然、人道主義、悲劇》被視為新小說派的理論宣言。他在論文中提出了建立新的小說體系。他認為這個世界是獨立於人之外的事物構成的,人則是處在物質包圍之中,因而主張打倒巴爾扎克,反對現實主義的小說傳統,要把人和物區分開,要著重物質世界的描寫。按照其創作理論寫出的作品沒有明確的主題,沒有連貫的情節,人物沒有思想感情,而作者更不表現自己的傾向和感情,只注重客觀冷靜的描寫,取消時空界限。他的作品描寫十分細緻,甚至流於繁瑣。他此後的小說還有《嫉妒》、以香港為背景的《幽會的房子》、《紐約的革命計畫》等。20世紀後期,他創作了稱作“傳奇”的自傳性三部曲:《重現的鏡子》(1984)、《昂熱麗克或迷醉》(1987)和《科蘭特的最後日子》(1994),後來他以“幻想式自傳”稱之。
他最為轟動的作品是電影小說《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描寫一名少婦在某休養地遇一男子,男子說他們曾相識並去年相約於今年在此相會,最後說服少婦承認此事並與之一同出走。該作品由阿蘭·雷奈(阿倫·雷乃)拍攝成電影后於1962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他在1963年單獨攝製的影片《不朽的女人》獲得路易·德呂克電影獎。1969年因《撒謊的男人》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編劇獎。格里耶的作品以他獨一無二的品質和他崇高的影響而榮獲1998年法國最高文學獎“龔古爾獎”,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使他飲譽“新小說派領袖”、“新小說教皇”、“午夜魔王”等多稱號。2005年第24屆伊斯坦堡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 İstanbul Film Festival)獲得終身成就獎。2003年3月25日,羅布-格里耶入選法蘭西學士院(Institut mémoires de l'édition contemporaine),成為40位終身院士中的一員(坐第32號位),躋身法蘭西學士院“不朽者”行列。
2008年2月18日,法蘭西學士院宣布,羅布-格里耶於當地時間18日凌晨因心臟病在法國卡爾瓦多斯省(Calvados)西部城市卡昂(Caen)逝世,享年85歲。作為法國“新小說”流派的創始人,格里耶反對傳統敘事,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先鋒作家之一,而這名文壇“壞孩子”的辭世,讓中外文學人士哀悼“法國新小說時代結束了”。

歷史上的 月 

詞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