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周克芹在成都病逝

1990年8月5日

1990年8月5日凌晨,被當代農民稱為知心朋友的我國著名作家周克芹,積勞成疾,以53歲的英年突然溘然長逝,給人們留下了許多遺憾:他的長篇小說《飢餓平原》寫出初稿還沒來得及修改,另外有兩部構思好了的長篇小說,還有許多已經寫在紙頭和本子上的素材、構思和草稿……
周克芹1936年10月28日出生於四川省簡陽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艱難和困苦中度過的。15歲時他走出生養他的小山村,來到省府成都。父母希望他學手藝掙錢,他卻想讀書,做一個有知識的人。家中無錢供他讀書學習,他便靠自己的努力,於1953年考上了“不交飯錢,不收學費”的成都農業技術學校。他在校6年,學了各種農作物的大田栽培技藝,其間開始不斷小試筆鋒。1954年,他的小說處女作《老鹽工袁大爺》在成都《工商導報》上發表。
1958年,周克芹從農校回到家鄉,在家鄉當了20年農民。他在農村一邊勞動,一邊刻苦地創作。60年代初,他正式在《四川文學》上發表了《秀雲與支書》、《在井台上》等短篇小說。他用自己的筆表現家鄉父老鄉親們克服各種困難搞好農業生產的意志和願望,表達他對農村現實生活的真切感受。他的那些清新樸素的作品,都收入了1979年出版的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石家兄妹》。
1978年,周克芹被調到鄉里當農業技術員,他接觸的範圍更廣了,這使他得以了解更多的情況,視野也更加開闊。從那時起,他便開始構思他的成名作《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他無須再去體驗生活,收集素材,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女婿們的性格和命運,早已在他的心中聚結而成,一旦提筆,便只求一吐為快了。這部20多萬字作品的寫作雖然只用了四個月,然而它卻是與周克芹20年的農民曆程一同孕育和成長的。
從生活中湧現出來的周克芹,非常喜歡農村的環境,他說:“我是寫農村題材的,只有農村生活才是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他當專業作家之前,當了20年的農民,1979年當了專業作家之後,他仍然不離開農村。他是當地人,又懂得農業技術,既能為農業生產出點子,又便於聯繫民眾,當地幹部、農民都願與他攀談,人們熱情地稱他為“不管部部長”。
直到1984年他要到作協四川分會擔任領導職務,周克芹才離開了他生活40多年的家鄉。
周克芹是一位以自己的情感和靈魂擁抱社會生活的優秀作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成功的作品,其中《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裡事》獲1980年和1981年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長篇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獲全國首屆茅盾文學獎,載入了中國當代文學史冊。

歷史上的 月 

詞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