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學之父”鍾敬文病逝

2008年1月1日

在我國民俗學、民間文藝學界享有盛譽的百歲老先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敬文,因患老年性綜合徵醫治無效,於2002年1月10日0時1分在北京友誼醫院逝世,永遠辭別了他鍾情80餘載的民俗民間文藝研究。
鍾敬文先生出生於廣東海豐,“五四”運動前後就投身於中國民俗學和民間文藝的研究。1927年到中山大學任教,就與顧頡剛等組織民俗學會,編輯《民間文藝》、《民俗》周刊及民俗叢書。作為我國民俗學和民間文藝學的創始者和奠基人之一,鍾老先生在民俗學和民間文藝學領域辛勤耕耘80年,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自己所鍾愛的事業:參加創辦了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1953年開始招收我國首屆民間文藝學研究生,1955年組建了我國第一個民間文學教研室。他領導的民間文學學科曾被確定為我國第一批博士點,此後又成為國家重點學科。鍾老先生為我國民俗學和民間文藝學學科建設殫精竭慮,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被國內外譽為“中國民俗學之父”。
幾十年來,鍾老先生可謂“著作等身”,成果豐碩:先後出版了《民俗文化學:梗概與興起》、《民間文藝學及其歷史》、《鍾敬文學述》等十餘部著作;1997年以來,鍾老先生仍親自領導和從事中國民間文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建設,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民俗學概論》、《中國民俗史》等研究;提出了“建立中國民俗學派”等新學說,給民俗學學科注入了新的生機。他還多次主持國際、國內民俗學學術會議和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擔任著《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的主編。
據了解,鍾老先生是去年7月因病住院,但直到去世前也沒有停下摯愛的案頭工作。他一直堅持在教學第一線,指導著10多名博士生和訪問學者。臨終前他留下了最後兩句話:一句是“我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做完”;另一句話是“我想回老家看看”,他此前有幾十年都沒得空回老家。他臨終前的最後一件事,是在呈給有關部門的一份關於民間文藝學教育的報告上籤字。
直至晚年,鍾老先生身上還散發著濃郁的詩人氣質。作為著名的散文家、文藝評論家和詩人,他筆耕不輟,時有新作面世。

歷史上的 月 

詞條推薦